2021年第42期·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重建的新思路新方法

2022.08.08

[出处] 教育教学论坛_2021年第42期

[关键词] 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重建

[基金项目] 2021年度泰安市社会科学课题教育专项“核心素养视阈下中小学劳动教育现状调查与策略研究”(21-ZX-013)

[作者简介] 于亚楠(1980—),女,山东烟台人,硕士,泰山学院教师教育研究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42-0185-04    [收稿日期] 2021-05-14

劳动的过程是创造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过程。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作为教育工作的重点,将劳动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鼓励学校开展各种形式的劳动教育,从而确保学生掌握必备的劳动技能与劳动能力。中小学生的身心都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也处在塑造的关键阶段,劳动教育不仅能够帮助学生们养成健康的体魄,有足够的体力来应对学习与生活,还能够使学生们形成正确的劳动观,意识到劳动的价值。

一、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内涵与育人价值

(一)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内涵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劳动教育是能够与现实世界产生联系的一种教育方式,不仅能够使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与生存技巧,而且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与劳动精神,使他们热爱劳动、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作为人类的基本能力之一,劳动能力的获得离不开教育,因此中小学校在开展教育活动时,应当充分了解劳动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价值,实现教育与劳动的有机融合,让学生在参与劳动中获得满足感,从而体会到自我存在的价值。在学校开展劳动教育,重点是在向学生讲授文化知识外,有计划、有目的的引导学生参与日常生活劳动,鼓励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体会到劳动的意义,锻炼他们的意志品质。

(二)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

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对劳动教育的重要性进行了明确,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一环,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1]。劳动教育要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在新时代要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通过实践发挥劳动教育的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通过劳动教育来增强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使学生树立起劳动光荣的观念,并在今后的工作与生活中形成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劳动教育可以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在进行劳动的时候需要手脑的密切配合,这一过程调动了大脑的思维。美好生活离不开辛勤的劳动,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能够有所收获,在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时能够在内心升起一种美好的感觉。

二、中小学劳动教育存在的现实问题

(一)劳动教育观念弱化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入新时期之后,劳动方式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对劳动认识的偏差也影响到中小学生,在他们中间出现了厌恶劳动、逃避劳动的现象,严重的甚至对劳动产生了抵触的心理。当前在中小学教学中存在着劳动教育观念弱化的问题。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都过分关注学生的成绩,认为劳动会浪费学习的时间,更有甚者会到学校代替孩子打扫教室衛生,种种行为也影响了中小学生对劳动的认知,认为劳动是没有任何价值的。在社会生活中也经常会出现轻视劳动者的情形,例如在环卫工人打扫干净的区域内乱丢垃圾、在言语上看不起普通劳动者等,与新时代劳动教育的要求格格不入。

(二)劳动教育情感淡化

劳动包含着强烈的情感因素,在产业结构不断发展变化的大背景下,劳动形态也较以前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这种变化也影响了劳动情感,人们在劳动与教育关系问题上出现了分歧。在古代,教育的作用通过具体的生产劳动来实现,通过劳动能够将前人的经验传递给学生,就这一层面而言劳动与教育是密不可分的,而在当今社会,劳动与教育被分割开来,由于不良劳动思想的影响,劳动教育情感被扭曲、贬低[2]。当前,很多中小学都开设了劳动教育的相关课程,但在实践中的效果却不好,大部分原因是忽视劳动对学生思想的影响,无法唤起中小学生的劳动情感。学生参与劳动的时候虽然身体上会感觉疲劳,但是在心理上会获得极强的满足感,通过劳动学生们能够创造一定的价值,这种情感上的收获是劳动教育的魅力所在。

(三)劳动教育习惯化

劳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一部分,但是对学生的课程设置进行分析,不难发现,大部分学校并没有就劳动教育设置专门的课程,体系化更是无从谈起。在一些寄宿制学校,很多学生都缺少生活必备的技能,例如不能自己洗衣服、打扫宿舍卫生等,而学校在进行劳动教育的时候存在着失位的情况,往往是应付式的,导致学生虽然参与了劳动但是却无法获得相应的情感激发与能力提升。虽然很多学校都意识到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并积极在校内进行推广,但是由于过分重视劳动教育理论,而忽视了劳动教育实践,使得劳动育人的效果大打折扣。因此中小学校不仅要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还要改变固有的劳动教育习惯,将劳动教育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从而确保劳动教育的积极作用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三、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培育核心素养,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新时代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核心素养的培育成为教育改革的重点,劳动意识是核心素养的一部分,要求必须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积极地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作为育人形式的一种,劳动教育包含了许多的思政元素,能够提升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劳动教育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生存与生活能力,使他们掌握相应的技能,而且还起到了强身健体的作用,让学生有充足的精力来面对生活与学习。劳动教育是一种实践性教学活动,学生需要亲自参与才能有所收获,中小学生对世界充满渴望,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也很强,通过体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领会劳动的意义,从而在今后的劳动教育中更加主动与自觉。

(二)有利于锤炼学生意志品质,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劳动的过程也是创造价值的过程,中小学生在进行劳动之后会体会到劳动者的不易,从而能够更加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不仅如此,由于某些劳动是十分复杂的,为了顺利完成需要学生具有极强的毅力与耐心,这在无形中锤炼了他们的意志品质,从而使他们在面对学习与生活中出现的困难时更加坚强。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中小学生面临的压力是十分巨大的,如果长期无法得到缓解,那么很容易会出现一系列的心理问题,严重的甚至会产生自残、自杀的情形。劳动教育能够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流汗的同时释放内心的压力,从而在保障身体健康的同时降低心理问题出现的概率。

(三)弥补现有教育缺失,培养学生爱国情怀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劳动教育正被淡化、弱化[3]。在很多中小学生的潜意识中都认为劳动与自己无关,自己只要好好学习就足够了,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经常会出现一些侮辱普通劳动者、践踏普通劳动者劳动成果的现象,这是现有学校教育的缺失,若放任这种情况继续恶化下去,会对整个国家的发展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在新时代,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需要得到更好的传承,劳动教育能起到桥梁作用,其使学生意识到如今的幸福生活是由一代代的劳动者创造的,为了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必须进行劳动。

四、新时代重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新思路与新方法

(一)注重校区劳动教育,发挥社区、家庭与社会的力量

学校是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场所,应当在劳动教育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首先不同学段的学校要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将劳动教育必修课程纳入课程体系之中,并设置相应的课时。其次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种活动场所,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公益劳动,例如校内卫生清扫、植物管护等,确保劳动教育能够日常化。最后在评价考核的时候,将劳动技能大赛作为竞赛项目之一,为学生参与劳动提供平台,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中加入劳动技能素养,评选劳动教育优秀个人与集体,从而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劳动教育示范学校。各个学校由于在经济、文化等方面存在着差异,中小学校在開展劳动教育的时候必须从自身劳动教育的基础出发,确定符合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劳动教育课程目标。

劳动教育具有实践性、自主性、开放性,这使得仅仅在学校开展劳动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发挥社区与家庭的力量。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利用周末和寒暑假的时间参与到社区劳动之中,社区也要为学生提供劳动的机会,让学生参与到社区环境维护、垃圾清理、树木修剪等活动之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是父母的缩影,所以劳动教育必须注重家庭劳动。家庭劳动教育包括培养家庭劳动习惯和提升家庭劳动技能。为了使家庭劳动社会取得实效,必须加强与家长的沟通,时刻关注学生参与家庭劳动的表现,确保每个学生都能为自己的小家庭有所付出。教育弥补了学校教育、社区教育以及家庭教育的不足,能够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每一个学生都能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同时学生也能够在服务社会的同时实现个人的价值。

(二)选择适宜的课程内容,构建多学科课程体系

劳动教育课程主要包括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小学生以日常生活劳动为主,主要目的是掌握一些基本的生活能力、能够为自身提供服务,中学生的身心都发展到一定水平,因此可以参加一些生产劳动,在满足自身的同时可以为他人提供服务,在选择劳动教育内容的时候,要有所侧重,循序渐进。在实施劳动教育的时候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中小学校要根据当地的课程资源来挖掘蕴含的劳动教育价值,并将其转化为劳动教育的资源。

在设计劳动教育课程内容的时候,需要注意课程内容的比例,通过多种形式来进行劳动教育,既要注重劳动教育理论的讲授,还要保障劳动实践的时间[4]。与此同时还要对不同场所的劳动时间进行安排,确保家庭劳动教育与社区劳动教育的时间不少于学校劳动教育,使劳动教育随时随地都能够进行。在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对不同学科的课程内容进行梳理,将各学科中分散的劳动教育内容整合起来,从而使劳动教育更加具有系统性。

(三)加大对劳动教育的支持力度,在全社会营造良好氛围

劳动教育相关课程的设置以及相关劳动实践活动的开展都必须具备相应的物质保障,要将劳动教育开支纳入学校经费,并保证专款专用,同时要注意节约,注重可重复资源的开发利用,在选择劳动产品时重点关注其实用性。

劳动教育包含安全教育的一部分,让学生在劳动中学会自我保护、形成劳动安全意识也是劳动教育的内容之一。学校在开展劳动教育之前要对劳动活动进行安全评估,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让学生能够在安全的环境中进行劳动体验,除此以外还可以通过购买保险的方式来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安全保障。中小学生在参与劳动的时候可能会出现种种问题,这就需要学校在开展劳动教育的时候做好充足的准备,提前设想问题的解决方案,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也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避免出现严重的安全事故。

教師是劳动教育的实际执行者,学校首先应当对现有的教师队伍进行培训,使他们认识到劳动教育是新时代对于学校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从而在今后的劳动教育中认真执行相关的要求,提高劳动教育的质量。其次,学校应当为教师进行劳动教育提供一定的支持,鼓励他们认真探讨劳动教育的目标、要求等,并将劳动教育的效果作为教师考核的一个重要指标。

(四)制定劳动教育评估体系,推动劳动教育的落实

作为课程建设的重要一环,评价的意义是使课程更加具有实效性。在教育改革成为教育工作的主流之后,很多学校为了培养学生的素养都纷纷开设了相关劳动教育课程,但是就实际效果而言,劳动教育的育人作用并没有得到体现,一方面是因为很多学校并没有真正认识到劳动教育的内涵、价值等,另一方面因为我国的教育体系中,劳动教育处在刚刚起步的一个阶段。在对劳动教育进行评估的时候,不能单纯地依赖劳动技能这一个标准,要注重考查学生是否乐于参与劳动、是否养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等因素,对学生劳动课程学习效果进行评价的时候应当是动态的、过程性的,将学生自我评价与教师评价结合起来,学生自我评价能够使学生在参与劳动的过程中对劳动价值形成正确的认识,教师评价能够使评价更具客观性,从而反作用于劳动教育的进行。劳动教育强调家长及社会的参与,因此在评价的时候一定要将家长评价与社会评价纳入评价体系之中。

劳动是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重要途径,只有通过劳动才能实现财富的积累与社会的进步。中小学生的身心都处在发展的黄金时期,他们的三观还没有完全定型,需要学校提供相应的指导,帮助他们形成对劳动的正确认知。劳动教育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举措,中小学校要开设相应的劳动教育课程,引导学生参与到劳动实践活动之中,在劳动中塑造自己的意志品格,除此之外还要发挥社区与家长的作用,将劳动教育贯穿于学生生活与学习的方方面面,从而使劳动的教育效果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