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牢把握爱国主义教育主线 坚持“五育并举”培养时代新人

2021.09.11

教育教学论坛

一、牢牢把握爱国主义教育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线

(一)“学习新思想,励志新时代”

组织做好学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围绕“学习新思想,励志新时代”主题,引导学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努力在知行合一、学以致用上下功夫。抓好抓实团支部主题团日、主题学习活动。深入推进“青年大学习”行动,树立“全团抓思想引领”的理念。发挥好学生党员、发展对象、入党积极分子、学生干部几个层面的带动作用。丰富学习形式,拓展学习空间、增强学习效果,注重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主动性。

(二)坚定理想信念,共筑“中国梦”

加强国情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注重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爱家爱国相统一,共筑“中国梦”。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把爱家和爱国统一起来,把实现个人梦、家庭梦融入国家梦、民族梦之中。发挥好思政课作用。同时要教育引导学生加强对于思政课学习的重视。

(三)大国大爱,共抗疫情

要通过举国上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大力弘扬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将抗击疫情作为引导学生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的爱国主义教育鲜活教材。让新时代青年大学生通过亲身感受,共同见证大国大爱的中国温暖、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要讲好、学习好抗疫中的故事。要组织开展好学习身边青年学生的典型事迹、组织抗疫志愿者进行宣讲,形成学习典型的良好氛围。要“守护”美丽校园。以“守护”为重点,教育引导学生“守规、互助、勤学”。严格遵守学校疫情防控制度和校园管理规定,处处关爱帮助校园“身边人”,时时担当努力做“勤学者”。

二、提升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效果的三个努力方向

(一)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目前有时候形式单一、学生主动性不足。转变老师讲、老师一言堂说到引导学生想讲、学生主动说,学生愿意交流。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目前部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经验不足,思想政治教育平台要加强与咨询查询、就业招聘、选课缴费等学生密切相关网站的互联互通和内容嵌入,增强“粉丝粘性”;只有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为目标,才能让学生学得有滋有味,学得用心用情,学得入脑入心。

(二)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服务落细、落小、落实

新时代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从细处、小处、实处着手,找准突破口和关键点。引用《中国教育报》在“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重在落细落小落实”一文中的观点:要教学生讲情怀,树立对人民的感情、社会的责任、国家的忠诚。要教学生明是非,特别是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要教给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用客观、理性、历史的眼光看待万事万物,特别是社会热点、突发事件。教给学生为人处世的道理,这些都是学生走好人生路的宝贵财富。

(三)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服务的针对性、精准性和实效性

首先要坚持推进和做好三全育人。抓两头、带中间,坚持做好分类管理、分类指导。落实分类指导工作意见,明确重点学生人群,做到逐一了解、掌握、建档。认真听取和及时收集学生在学习、生活、活动等方面意见建议,第一时间解决学生存在问题。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工作教师的心理健康学习培训及心理健康指导能力还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心理健康教育能力还不够。同时,开展好学生安全教育,做好安全管理,切实把学生安全稳定工作职责和任务落实到位。

三、坚持“五育并举”培养时代新人

(一)树德

重点是积极开展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强调几个方面:文明方面,结合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着力提升科学素养,加强对健康理念和传染病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厚植人文情怀。法治方面,加强学生法治意识和法律观念,继续不断加强法制教育。敬业方面,重点结合劳动教育,培养学生劳动精神与工匠精神。诚信方面,包括学风诚信、交往诚信、就业诚信、经济行为诚信等方面内容。友善,需要做好新生入学后如何适应集体生活,促进学生入校后能够友善相处。

(二)增智

重点是加强学风建设和高校学生学习实践能力提升。紧紧围绕“大学学习什么”这个大学生入校后第一个要思考的问题。从加强学风建设出发,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规划学习路径,搭建学生学习知识技能和创新实践平台。鼓励学生坚持自信学习、自觉学习、自强学习。激发学生爱专业、学知识、强能力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坚持读书的良好习惯。同时注重以学生科技社团为依托,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技能和工匠精神。更好地推动科技社团在学生学风建设带动、劳动精神培养、工匠技能传承、创新能力提升等多个方面都起到有效推动作用。

(三)强体

包括两个层面: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2018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体和育是结合在一起的,体是一方面,更多的还是育。通过体育活动,那种团结精神、那种努力拼搏的认真、那种获得成功的喜悦,都是其他活动无法代替的。其次,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加强。完善学生心理健康档案,针对重点人员落实分类指导要求,加强个人咨询和团体辅导,积极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各种形式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四)育美

主要是文化育人。组织开展好学生校园文化系列活动,帮助青年学生增强文化自觉和自信。积极组织学生参观校史馆、规划展览馆等,帮助同学了解校史和高校所在地的规划发展;利用好教室宣传专业文化、利用宿舍宣传家庭文化、利用实训中心宣传企业文化、利用校园宣传学院文化。加强班墨文化、家风文化、工匠精神等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指导学生加强社交礼仪、求职礼仪等礼仪文化的培训。

(五)促劳

高校要积极培养学生工匠精神和劳动精神,提升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劳动可以说是德智体美的前提基础,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注重培养学生劳动精神。将“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融入学生学习生活各方面。组织开展好各类技能大赛工作,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挑战杯、互联网+等各类比赛活动和“我爱我家”主题劳动活动。注重正确的劳动观培养,就是要让同学们通过劳动,始终不忘对劳动者的尊重,对职业和匠人技能的敬畏,对匠心精神文化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