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34期·科研体验调查: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新路径

2023.02.09

[出处] 教育教学论坛_2022年第34期

于 崧,张翼飞,蒋雨洲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农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319)

在《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中,教育部等三部门明确提出,研究生教育肩负着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创新创造的重要使命,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应对全球人才竞争的基础布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行各业发展速度加快,成果非常显著,尤其是在党的十八大以后,国内研究生教育发展进一步加快,使得我国成为重要的研究生教育大国。现阶段,我国已经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面对这样的社会背景,无论是哪个行业,都需要高层次的优秀人才,所以,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性也更加突出。2010—2020年,我国研究生招生人数已从53.82万人上升至111.4万人。2005—2015年,美国、英国、澳大利亚这三大研究生传统教育大国研究生毕业数量分别增长30.6%、34.91%和43.89%。如何突出研究生含金量,这是所有国家都亟待解决的问题,我国也是如此。面对这种社会背景,研究生教育不仅要使研究生具有充分的知识和技能,更应该使他们具有较高的实践能力和充分的创新思维,这样才能够推动国家进步,促进社会繁荣。在研究生教育中,其核心在于保障教育质量,这与整个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息息相关。在教育过程中,要充分落实质量评价理念,不断优化完善培养过程,重视学生的核心作用及主体地位,充分考虑学生的感知和需求。要培养研究生强大的科研能力,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就在于帮助他们积累科研经历,进一步丰富他们的科研体验。在这次研究中,笔者主要分析国内当前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情况,分析研究生科研能力缺乏这一问题,并以科研体验这一层面为切入点进行探索,希望能够为改进当前的研究生教育现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策略,丰富硕士研究生的科研体验,增强他们的科研创新能力。

一、国内外研究进展

(一)国外研究进展

20世纪末21世纪初,西方国家就开始着手研究学生的学习体验,最主要的代表分别为澳大利亚、英国及美国三个国家。在20世纪90年代末,澳大利亚教育研究委员会及毕业职业生涯协会联合,着手调研研究生科研体验。为了进行调研,澳大利亚设计相关调查问卷,具体内容涉及七个方面,分别为导师指导、科研氛围、能力发展、科研条件、论文评审、目标和期望、整体满意度。该国持续性实施这一调查,5年后,英国开始参考学习并进行调研。Trigwel和Dunbar-Goddet都来自牛津大学,根据他们的研究报告内容来看,通过了解澳大利亚的研究生科研体验情况就能够了解研究生在就读过程中的体验和想法,掌握他们对于学习的满意度及认知,问卷调查信度较好,即使学生专业不同,结论同样适用。所以,他们修订并完善了问卷,并实施于牛津大学中,希望能够把握该学校的情况,分析研究生满意度、学术氛围和研究生科研体验这些因素之间存在的联系。英国高等教育研究院在2007年正式将这一问卷引入内部,并开始全面调查研究生科研体验,同时还进行全方位的推广和延伸,最终使其发展成为全国年度例行调查。英国调查的维度和澳大利亚一致,针对每一个维度,设置四到六个问题,然后再采取李克特五级量表,最终实施描述积分。2013年,英国引入责任这一新的维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分析学生自身对各方面的认知情况,包括他们自身的情况、导师的情况等。

1994年,美国也正式开始调查大学生的满意度,该调查每年进行一次。从21世纪初期开始,美国开始正式调查大学生的学习投入情况,主要包括他们参加教学行为的学习状况,以及在有效教学实践过程中学校投入实践的情况。此调查有利于改善整个国家的本科教育质量,有助于完善高校教学政策。

(二)国内研究进展

赵琳等研究者分析指出,就国内高等教育的质量评估情况来看,评估的核心内容在于科研经费、师资力量、学位点资源投入等,忽略了对学生的分析,也不够重视研究生教育过程及教学。他们参考了西方国家的研究思路及结果,详细分析并介绍以学为中心的评价理念,同时研究了在落实这一理念的背景下,不同国家评价研究生教育过程的主要方式,并针对我国研究提出了借鉴和参考。

对满意度的研究属于科研体验的一部分。但是国内学者对大学生满意度的研究很多,研究的具体内容在于教师的满意度、学习及生活满意等,很少有学者分析研究生满意度。胡万山等在他们的分析中提出,在调查大学生课堂教学满意度的过程中,一般情况下我国学者都会使用自编问卷的方式,也就是说研究方法并不充分,整体上比较单调,内容也缺乏深度,仅停留在表面。在西方国家,大多学者会将多种方式相融合,不仅研究方法丰富多样,而且研究效果也更佳。刘武等在分析过程中引入了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以此为基础针对研究生课堂教学满意度进行调查,建立了相应的评价模型。杜红梅等分析的主要对象也是硕士研究生,这些学生来自重庆市和四川省的8所高校。分析发现,截至目前,就高校研究生的教育现状满意度来说,其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研究生管理、任课教师、指导教师等。朱艳春研究的主要内容在于研究生课堂体验的主要含义,并分析其价值体系,同时参考其他国家的成果和经验,以教学效果、教学过程、环境及课堂参与几个维度为切入点,针对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堂体验,建立了完善的调查问卷体系,同时还设计了课堂体验调查问卷。

国内关于研究生科研体验的研究不多,华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韩映雄教授以“预期—过程—结果”为基础理论,结合相关文献和资料,采取小样本预测法,同时使用专家咨询的方式,最终设计了全国研究生学习体验调查问卷。该问卷主要涉及三部分:一是调研研究生学习方面的情况,包括收获、态度、动机和环境等,同时调研他们对于学校、教师和自身的评价;二是分析他们的科研成果,调查其基本信息;三是开放性题目,主要是为了调查研究生的学习体验。仲雪梅在分析中运用了这一问卷,以研究生为调研对象,就调查结果来看,无论是学习态度还是满意度,或者是动机和环境,都会影响学习投入。清华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袁本涛等对比了澳大利亚和英国两个国家的研究生科研体验,调查维度包括四个方面,分别是组织、历史发展、调查结果、指标和维度,结果显示这有利于提高外部质量。

二、我国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环节存在的问题

(一)研究生科研动机不强

部分研究生的学习动机已经发生了改变。以前的学习动机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充实自己的文化知识,而现阶段部分研究生的学习动机变成了躲避就业压力或为了更好就业。所以,在就读期间,很多学生已经不关注研究,而是更加关注学术和科研。对于我国的高等教育来说,研究生教育是非常重要的阶段,培养的人才是优秀的高精尖人才。但是现阶段,这部分群体自身的科研动机明显过于薄弱,“混文凭”的现象过于严重,不符合预期的培养目标。

(二)研究生科研产出不高

研究生科研投入越高,科研产出也会越高。如果投入较少,即便有科研成果,也很难保证质量。部分研究生进行科研只是以达到学校硕士研究生毕业基本要求为目的,所以在科研的过程中会过分重视数量,而不考虑质量。对教师布置的作业或者任务,也只是敷衍了事,缺少为提升自己科研能力而奋斗努力的积极性,致使成果产出缓慢。

(三)科研资源供给不足

在研究生参与科研的过程中,主要采取参加或者协助完成培养单位或导师课题的方式。然而,部分学校及导师的课题严重缺乏科研经费,有些院校实验平台建设不完善,实验室仪器缺乏,在一定程度上缺少科研活动正常进行所需的物质条件和保障。图书资源、文献资源不充足,在读研期间很难获取充足的信息资源等,也会影响学生科研成果产生的质量。

(四)科研激励机制不完善

部分学生对学位论文的态度过于敷衍,不能严格要求自己,有些学校设置的学位论文答辩仅流于形式,所以从学生角度来看,获得学位轻而易举,从而导致其科研动力过于薄弱。从科研单位的情况来看,有些单位并未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同时缺乏完善的考核制度及淘汰竞争体系,这就造成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比较弱、水平比较低,最终导致人才培养质量不尽如人意。在研究生科研的过程中,影响其积极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就在于奖学金。但是现阶段,奖学金设置的门槛并不高,相关制度也不健全,这也导致研究生的科研热情比较低,最终造成科研质量较差。

三、增强研究生科研体验的对策与建议

(一)增强研究生科研动力,营造良好学术氛围

科研活动需要充分耐心,不是学生一时兴趣就能够完成的,还需要具备充分的知识、足够的实践经验等。研究生阶段的学习相对来说更加复杂、难度更大,需要学生自主学习,更需要学生创新学习。科研活动同样如此。科研活动的前提是拥有充分的知识量,掌握完善的研究方法和策略,同时具有良好的科研观及积极的热情,这对提高他们的科研能力来说非常有意义。

(二)深化课程体系建设,加强研究生科研训练

科研体验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而影响科研体验的因素较多,比如投入、科研环境、资源等。研究生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更多的高层次人才,因此,研究生导师有必要关注科研方面的训练和学习,考虑学生的专业特征,建立针对性的培训计划,完善训练内容。同时,建立健全管理体系,把考试、考核及课题参与等紧密融合,发挥导师的作用,提高研究生的科研水平。

(三)重视研究生主体地位,完善研究生培养机制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整个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改变。就研究生培养而言,首先要保障培养机制与社会发展具有匹配度,同时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就管理体制而言,培养单位要落实他们的办学权,采取丰富多样的办学渠道,分析研究生教育专业类型和人才需求之间的供需状况;就人才培养而言,必须充分考虑社会及时代的发展需求,对传统的人才培养计划和方案进行优化与更新;就培养单位而言,要及时摒弃传统的理念,合理利用社会资源,打造良好的培养环境,引入先进的科研设备和资源。

(四)拓宽科研投入渠道,构建良好科研文化

各院校应充分考虑不同专业的培养需求和人才特征,提高研究生对自身专业的认同感,增强他们的科研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学科专业为前提,在科研中引入规章体系、价值观及道德规范等,以此提高学生的热情,增强他们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科研体验,最终推动他们的全面发展。

研究生教育是为了培养高水平、高素质的人才。随着社会的发展,目前社会各方都越来越重视研究生的质量,关注其科研水平。在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要考虑到教育本质要求和不同利益主体的需求。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循序渐进,而且其涉及不同主体,包括研究生、社会及导师等,而每一个主体的立场都各不相同,其诉求也有所差异。所以,在培养他们科研能力的过程中,有必要以不同角度为切入点,以达到更好的培养效果。截至目前,就我国高校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情况来看,问题较多,而且大部分研究生的科研能力较差,创新水平较低。针对这些情况,笔者进行分析和研究,并且提出在研究生的培养中科研体验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要培养他们的科研创新能力,前提条件是要有充分的科研体验。所以,必须加大对研究生的训练力度,给予他们充分的科研机会,为国家发展储备更多的优秀人才,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