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33期·行业大师为导教主体培育工匠式设计专业人才——南宁学院设计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途径探索

2023.01.11

[出处] 教育教学论坛_2022年第33期

曹 琳,杨华军

(南宁学院 a.艺术与设计学院;b.后勤保障与基建管理处,广西 南宁 530200)

设计类专业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培育与成长,除了学校办学条件、学习环境、专业教学内容和学生内在因素外,关键因素是教师。一支符合应用型创新型人才成长需要的教师队伍,就是最合适的和优秀的教师队伍,反之亦然。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的高等教育已进入普及化阶段,从教育规律和发达国家教育现状来看,这一阶段人们接受高等教育不再是单纯地追求生存性就业,而是追求自我完善和自我满足,重在素质提升和扩大知识领域,寻求变换更感兴趣的工作类型等。在我国现阶段,就业谋生仍然是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最主要动因。因此,如何教会学生一门谋生手艺、一身创业本领、一种发展能力,是高等教育面临的最直接的拷问,是高校需要迈过的第一道门槛。由此,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应用型高校便应运而生,培养符合生产一线需要的技能型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成为应用型高校的重要任务。

二、以能力产出导向全面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为引进行业大师培育土壤

引进社会行业技能大师和能工巧匠,通过手把手现场生产和运作的方式进行传授,同时需要学生在实操过程中进行领悟和巩固,这就必须把在传统教室里上老师的单向“执教”课变为现场操作中的双向“导教”课,以“导学”为主,以“教”为辅。显然,要引进行业技能大师授课传业,就需要改变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新型导教队伍的教学。为此,南宁学院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和现代工匠式设计人才成长的规律,对原有以知识传授和储存为主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颠覆性改革,引进了厦门大学姜大源教授的“能力产出为导向、工作过程系统化为主线、工作情景教学为手段、完整和熟练掌握复杂工作全流程为目标”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以能力产出为导向,以工作过程为主线,以岗位技能为抓手,全面改革原有的人才培养方案,为培养工匠式设计人才,确定精确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教学路径。

在这一背景下,南宁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抓住机会,对原有设计类四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全面改革。以培植工匠精神,锻造沟通、创意、设计、制作四种核心能力为人才培养基本目标,以能力产出为导向,以项目(作品、方案)创作为内容,运用“创意工坊”“专业俱乐部”等教学形式,把传统的“项目—课程—作业—作品”向“作业—作品—产品—商品—产业”转化,为学生提供全新的专业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实现了全教学链专创产融合。此外,学院按技术应用逻辑、工作行动逻辑重构设计类专业应用型课程体系,按现代技术发展重组应用型课程内容,按产教协同重建应用型课程载体。把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与生产过程相结合、课堂教学与技术应用相结合、人才成长与技能形成相结合、作业训练与产品(作品)生产(创作)相结合、课程考核与岗位技能评价相结合,把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紧紧地与生产过程和岗位技能形成结合在一起。通过这一系列改革,为引进行业技能大师开展手把手进行项目式、生产式教学培育了肥沃的土壤。

三、引进行业大师重构教师队伍,构建符合工匠式设计人才培育的导教队伍

为培养大批高质量的工匠式设计专业人才,学校以艺术与设计学院为试点,从社会上全职引进了6位行业技能大师和4位学科名师,与原有的校内教师组成了“理实混合双能型”导教队伍,即高水平的学科专业理论专家与先进的行业工艺技术能手相组合、配合、融合,形成具备理论知识教学和生产实践教学两种能力的育人共同体。师资队伍的重构,使教师从教学型转向职业型。教师队伍结构的重构,可使教师队伍更好地适应工匠式设计人才教育的需求。引进的大师和名师均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内外具有广泛的影响和声望,他们中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广西壮族自治区著名舞台艺术家、江西省陶瓷工艺首席技师、广西壮族自治区资深的工艺美术大师等;还有来自广西壮族自治区建筑艺术设计界的泰斗、广西壮族自治区著名书法艺术家、国内著名生态保护专家等。行业技能大师和学科名师的全职引进,大大改善了教师队伍的结构和质量,适应了工匠式设计人才培养的需要。每个大师和名师的背后就是一个细分的产业链,他们与众多具有特殊技能专长的行业大师和能工巧匠有着密切联系,为工匠式设计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技能训练的空间,同时也解决了学校教学资源不足的约束。每个行业技能大师又是所处行业的领军人物,是行业技术和工艺发展的标杆,代表着行业发展的最新领域和最高水平,这些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弥补了原有学校教师实践经验不足、教学滞后于现实、教材落后于技术的短板,为学生“学得一手谋生手艺、练就一身生存本领、养成一种适应能力”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四、组建大师工坊,搭建工匠式设计人才培养实验平台和教学空间

为配合以行业技能大师和学科名师为主体培育工匠式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学校在引进行业大师和学科名师的同时,为每位大师和名师建立了专用工作室,在此基础上组建了大师工坊。大师工坊总占地面积2600多平方米,于2018年建成投入使用,由六个大师工作室、四个名师工作室、一个公共展示区、一个训练操作车间组成。整体布局和规划达到国家级大师工作室和技能工作室的标准。其教学宗旨是培养具有现代工匠精神和沟通、创意、设计、制作四种核心能力的应用型工匠式设计人才,为促进南宁市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产业繁荣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大师工坊承担南宁学院工艺美术、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新媒体艺术等设计类本科专业的实践教学、学科和行业技能大赛训练、科研、传统工艺保护传承和创新、创新创业实践、社会服务等。学校以大师工坊为平台,搭建起与社会、与产业行业沟通的桥梁,构建起与行业和产业链相对接的设计类专业实践教学生态链。大师工坊的建设落成,为行业大师和学科名师的导教活动和研究创作提供了空间保障,大师们深为学校的真诚感动,纷纷将他们原来社会工作室所展示的优秀作品转移到校内工作室,作品的总价值约为1500万元。大师作品的到来,成为大师工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是最好的教学道具和教学示范。大师工坊的建成使用,为推行以行业大师为导教主体的师徒式项目化教学,提高设计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提供了实验平台和教学展示空间。

五、实行师徒式项目化教学,融产、教、学、研、训、赛于一体,传、帮、带、创相结合培育工匠式设计人才

大师工坊以能力产出为导向,实行师徒式项目化教学,融产、教、学、研、训、赛于一体,传、帮、带、创相结合,形成了具有南宁学院特色的大师工作室教学模式。由于大师工作室往往又是得到行业主管部门正式授牌的荣誉性工作室,担负着对传统工艺(艺术)传承、保护、创新开发的使命,具有较强的行业权威性和示范性。同时,大多数行业大师的工作室具有生产、经营的功能,也是企业的技术研发中心,这些工作室一般都是行业的龙头企业和骨干力量,具有较大的生产经营规模。教学中,大师们借助工作室具备的上述两大优势,将真实生产任务和科研项目引进课堂,真正做到了产、教、学、研结合,使学生从课程一开始便须面对生产实际,面对市场考验,从而得到实战锻炼。此外,大师工坊又是师生参加行业技能大赛和学科竞赛的赛前训练营地,学校把部分课程与每年的行业技能大赛和学科竞赛相结合,将大师工坊作为实践平台,大师们发挥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娴熟的生产技巧的作用,手把手对学生进行赛前系统的深度训练,实现训、赛于一体,传、帮、带、创相结合。

六、以大师导教队伍为核心,大师工作室为平台,重构人才培养流程

行业大师导教队伍的引进,在教学上构建了新型的师徒关系,建立了师徒教学模式。为适应这一教学模式,学院重构了人才培养流程。根据工匠式设计类大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工匠式设计人才培养的要求,学院从五个方面重构了人才培养流程:(1)重构教学理念——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从以“学”为主转向“工学结合”,通过教学理念重构,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奠定思想基础。(2)重构人才培养方案——从以知识传授为主转向以知识应用为主;从以理论教学为主转向以实践体验为主,通过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学生成绩考核标准等方面实现重构,保证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3)重构人才培养模式——从“3.5+0.5”模式转向“1+2+1”模式,即由原来的3年半校内学习、半年校外实践的培养模式,转变为1年基础课学习、2年专业课学习和工作室项目训练、1年工作室创作和校外生产实践;从以教室课堂教学为主转向以工作室项目实践为主;从专业教学转向教赛衔接、产教融合;从创新思维训练转向创业能力和工匠精神培养,通过人才培养模式的重构,提高专业技能和创业能力培育的有效度。(4)实践教学体系重构——从实验性训练转向实战性训练;从创意训练转向创业能力培养;从教学的辅战场转为教学的主战场。通过实践教学体系结构和功能的重构,最大限度地发挥大师导教队伍和大师工坊提高学生专业设计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功能。

通过上述四个方面的重构,形成以社会岗位需求为出发点,以提高学生创业就业能力为目标,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导向,以工作室和协同创新基地为平台,以项目和实际问题为教学主体内容,以创业就业能力为考核标准的新型专业人才培养流程:社会—学生—能力导向—任务(项目)驱动—工作室平台—能力考核。这一培养流程从根本上改变了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学生成为教学的中心,大师和名师是引导教学的主体,大师工坊成为教学的主战场,提高学生专业设计能力、创业就业能力成为教学的主要目标。

七、改革取得的成效

通过改革,师生们积极践行南宁学院“应用型、开放式、新体验”的教育理念,致力于培育应用型人才和工匠式设计人才队伍,积极探索专业教育+岗位技能训练+创新创业项目生产深度融合的途径,努力推行师徒制和工作室教学模式,积极组织参加行业技能大赛和学科竞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教赛结合。大胆开展以大师工坊为平台的人才培养流程重构的改革,其研究成果获广西壮族自治区教学成果一等奖;大师工坊教学模式的研究被列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区级重点教改项目;学生创新创业团队获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银奖1项、铜奖3项,广西壮族自治区赛区一、二、三等奖100多项;参加“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作品奖、金凤凰奖、广西壮族自治区工艺美术“八桂天工奖”、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等行业技能大赛和学科竞赛,获奖400多项。学生创作的微电影作品《青春中国梦》等,参加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党史研究室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电视台共同举办的“信仰伴我成长”微视频大赛,连续两年荣获第二名的好成绩。在大师工坊全程学习的300多名学生中,有100多人被招聘到各行业的大师工作室和工作坊,有20多人在北流三环集团就业并成为技术骨干;有30多人被广东江门等地的工艺美术企业聘用;有100多人依靠自己的技艺自主创业,成为小老板。我们相信,经过大师们的锤炼和学生们的历练,南宁学院设计类专业的学子们将是未来新一代能工巧匠和行业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