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25期·基于思政课慕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究

2022.09.21

[出处] 教育教学论坛_2022年第25期

王文彦 孟凤英

[关键词] 思政课慕课;翻转课堂;教学有效性

[基金项目] 2019年度教育部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项目(重点选题)“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辅助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与研究”(19JDSZK012);2018年度广东省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于SPOC的思政课‘翻转课堂’教学有效性与评价体系研究”;2020年度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题“融媒体视域下广州红色文化与‘纲要’课思想性、针对性的精准契合”(2020GXSZ107)

[作者简介] 王文彦(1982—),男,山东青州人,硕士,广州城市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主要从事中共党史研究;孟凤英(1965—),女,河南郑州人,硕士,广州城市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中图分类号] G434;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25-0136-04 [收稿日期] 2022-03-01

一、“互联网+技术”、慕课、翻转课堂思维与思政课的融汇新建构

“互联网+技术”的慕课翻转课堂模式为思政课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机遇,推动传统课堂讲授教学方式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机融合,不断丰富思政课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创新在线学习形式和课堂教学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基于思政课慕课的翻转课堂模式

2012年是中国高校的翻转课堂元年,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学不断深度融合,学习过程即时评价与反馈,高校传统教室边界被打破,课堂内容迅速调整,学习效果实时掌握和分析,学习数据即时采集与处理,实现思政课教学从板书到PPT授课再到智能授课的跃进。以建构主义、合作学习、人本主义、联通主义、行为主义等理论为基础,将核心知识点的学习置于课堂以外,学生在课前对教师发送的慕课资源进行自主学习,课堂被用于答疑解惑和深度讨论,不再聚焦浅层次的知识更新与传递,而是对知识的内化与创造,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自主建构,把教师的讲与学生的学、思、践、悟充分结合起来,鼓励学生课后消化吸收、隔堂讨论,利用技术传播的双向互动特点化解传统课堂教学的困境。

(二)基于思政课慕课的翻转课堂教学优势

基于思政课慕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是对传统思政课课堂教学的升华与重建,强调问题导向性,以学生为中心,赋予学生更多学习自主性,着眼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和升华。一是教学异位,学生的学因教师课前发送的慕课资源而发生前移;二是教学目标细化,知识目标置于课前,能力目标、素质目标和价值目标则贯穿于课前、课中和课后;三是课中阶段由教师的“灌输式”理论讲授转化为师生互动,教师答疑解惑传道;四是能够实现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相统一。课前强调学生通过思政课慕课资源掌握课程知识内容,课中注重学生协作与拓展,课后深化内容,整个过程体现慕课资源的知识性、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协作探讨活动的有效性、教师的引导性。

二、基于思政课慕课的翻转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影响因素分析

(一)教师教学理念与思政课教学目标的契合度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性教育的有机统一,是为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其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培根铸魂[1]。现阶段思政课教学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在通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现的同时,容易陷入误区,错误地认为思政课慕课翻转课堂是思政课教师为了完成课程任务。同时,存在价值使命实现程度不高、偏重于教育技术领域和学习资源的研究、忽略师生交互性关系、翻转课堂对思政课对接不畅等问题,教学实效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现代信息技术的挑战

当前慕课已逐步应用于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实践,但思政课教师对学习管理系统尚未熟练掌握。提升翻转课堂的实效性与教师的信息化技术水平密切相关,教师要掌握思政课慕课翻转课堂新技术,发挥网络学习管理系统的作用,掌握一定的数据分析方法。熟练使用学习管理系统的内容和功能(用户注册、课程管理、教学团队、统计与评估、学习活动跟踪、讨论与章节测验、作业批改和生成报告等),及时跟踪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影响思政课慕课翻转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教师除了需要掌握学习管理系统技术外,还做好角色的重新定位,提高慕课视频的制作能力等。

1.教师角色的转换。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体现为教师主导性的充分发挥。首先思政课教师为适应翻转课堂,要对教材内容体系进行转化。可转化为教学知识体系和专题式、问题式体系。传统的思政课课堂偏重于理论说教,缺乏实践性、体验感。思政课慕课翻转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实现由“灌输式”向“启发式”和“说教式”向“探究式”的翻转,改变学生的被动地位,为思政课教学理念的创新提供指引。在翻转课堂中教师由知识传授者变为学习引导者,学生由知识接受者变为知识探究者和问题解决者,这种教学模式必然要求思政课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更新教学理念,推动课堂革命。但许多教师基于多年教学惯性,习惯于传统课堂教学,已经形成固定教学范式,畏难于慕課翻转课堂的技术革新。尤其是思政课教师普遍面临现实的教学工作量和科研压力,无时间精力进行翻转课堂教学,或不具备较高信息技术素养,影响了思政课翻转课堂的改革。

2.优质教学视频亟待开发。在选择和制作慕课时应充分调动和把握学生对视频学习的积极性和规律性,遵循目标性、创新性、融合性、贴近性等原则。教学视频要短小而精悍,视频长度控制在15分钟以内,不宜过长,以免引起学生的学习疲劳和畏惧。视频可以穿插动画、超文本或设置几个互动点,亦可在视频的开始布置学习任务,标出学习重点和难点,制作思维导图,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完成知识点和提前布置好的课前学习任务。除此之外,教师要根据录制慕课视频的时长和内容的压缩特点录制视频,声情并茂地呈现层次感和教师魅力,增强对学生的学习吸引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通过学习管理系统平台技术手段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督促学生完成视频学习,选取和结合学生所提出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讨论互动内容。

3.翻转课堂师生互动、讨论、答疑需进一步提高。教师要花费精力在课前选择适当视频资料,设计不同的问题,让学生适应翻转课堂模式;思政课教师在课堂环节需要辅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建构,有效组织讨论,完成答疑解惑。这些对教师而言,意味着教学工作量的增加。当前思政课慕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出现了两个问题,一是教师在课堂答疑解惑时重复讲授,陷入传统的“灌输式”而使翻转课堂教学流于形式;二是教师认为课前视频已经充分讲解知识点,课堂讨论选取议题不突出,学生发言缺乏主线贯穿,教师讲得过少,使课堂内化知识的功能流于形式[2]。

(四)高校针对翻转课堂的软硬件投入不足

录制微课既要付出大量时间成本,也要熟练掌握录屏软件等相关技术。自由交互式的平台和慕课资源是开展思政课翻转课堂的先决条件,慕课资源依赖于学校对思政课教学平台的资金投入预算,制度设计方面也要完善和及时跟进,学校内部各个部门需要进一步协调,资源整合力度和领导重视程度有待加强。因此,学校应秉持开放协作共享的建设原则,投入定量引入国内知名相关思政课微课程,建立完善的教学资源库。此外,高校思政课所使用的教室一般为方型教室,思政课班级规模以中大班为主,过多的班级人数限制思政课翻转课堂实现个性化教学。

(五)学生的主动性发挥不足

学生专业背景、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学习惯性、自主学习能力、学习时间的长短等都影响思政课慕课翻转课堂教学实效性。思政课慕课的翻转课堂使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问题变得更加突出,思政课教师必须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兴趣与能力,克服学生对思政课重视不够、理论基础较差、学习功利性较强等问题,学生要改变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被动参与。

三、提升基于思政课慕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优化策略

基于思政课慕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采用教师课前发送慕课资源、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课堂交流探讨、课后反思总结的教学方式,要求教师建构适合翻转课堂特点的教学方法,丰富慕课资源、整合教学内容、以问题为导向、优化教学流程等[3],为翻转课堂的顺利开展做好充分准备。

(一)发挥教师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教师要加强职业技能、政治担当和专业素养,精通新时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提升创新性思维,熟练制作视频等资料供学生使用,营造新的教学环境。翻转课堂教学的精细化管理趋向成立一支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过硬的教学团队,实现集体指导与个体化学习相结合,主讲教师负责团队建设、把控课堂答疑讨论和个性化指导策略,助教组织学生课前自主学习和在线交流活动。

(二)以学生为中心,读懂学生,解决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缺失问题

思政课教师要切实关注学生心理特征和学习行为模式,摒弃知识权威观念,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习的促进者,完成教师角色转变,由学生的管理者变为引导者,理解学生的真实感受,读懂学生的表情,适度地调整教学内容、讲解方法。

(三)合理设计三个教学阶段和五个教学环节

思政课慕课翻转课堂教学一般包括课前导学、课中研学和课后练学三个教学阶段。课前导学阶段教师准备、提供教学支持,学生在线自主学习;课中学生探究讨论,教师答疑解惑并对重点内容进行深度讲解;课后学生自我反思,教师总结评价[4]。建设特色慕课,设定知识目标、课程内容,以问题为导向,开展分层次、差异化教学,课后拓展,师生互动、朋辈互动升华课堂所学。五环节即教学准备、自主研讨、小组展示、诊断互评、点拨拓展,基本形成了“线上知识传递—线下知识内化—课后知识实践—线上检测评价”这样一个相互联动的教学闭环。

课前阶段:一是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学生学习、学习效果为中心。二是要充分利用融媒体教学平台建设学生易于接受的课程资源,其中主题性资源是教学知识点、教学视频,扩展性资源是与教学知识点相关的文字、图片、视频和音频资料等。三是明确学习目标,综合考虑课程整体设计、课前设计、课前知识吸收、课中知识内化、课后总结提升等。思政课课前向学生发布导学方案和慕课资源以明确课程学习目标。四是学生充分利用慕课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相关知识和背景材料,促进基本知识、理论的内化,教师了解预习和学习情况。课中阶段:采用翻转课堂理论讲授、任务驅动法、讨论法、情景教学法等,不断促进学生能力素质发展,答疑解惑,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情感。运用数字化教学工具考勤、随机提问、测试、讨论,解决传统大班授课中学生的课堂参与和师生互动问题。学生运用合作学习法和探究学习法,分组合作参加高阶性课堂思考与讨论,提出疑问困惑并在小组内交流解答。通过学生的自学质疑、小组探讨和成果展示,让学生由“被动”转变为“主动”。课后阶段:教师是学生学习的评价者和促进者,学生是学习效果的反馈者和实践者。结合教学内容学生完成线下作业,教师有选择地根据学生情况适当提高课程的挑战性,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进行个人反思。

(四)变革课程评价体系,课程评定标准多元化

一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突出学生协作表现和成果展示;二要针对各环节内容量化指标,设置恰当的评价分数,具有可操作性;三是将师生互评、生生互评与学生自评结合起来,避免学生在课前知识学习中挂机不参与的问题。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终结性评价主要依靠期末考试,形成性评价以教师评价为主,师生多元评价和生生互评相结合,教师通过课前线上学习、课中参与学习、课后学习反馈三个环节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考查学生能力和素质成长。既要考查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和学习效果,也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考查学生的学习投入度、学习能力提升度、课堂教学参与度等综合学习表现。对小组的任务完成、成果展示进行自评和互评,激励学生主动投入到各个学习阶段。

(五)建立思政课慕课翻转课堂教学的工作激励机制和考核制度

学校应设置教改课题,年终考核增加相应指标和创新评价指标体系,教学成果评价向该教学模式倾斜。健全思政课慕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教师队伍培养和课程改革机制,做好顶层设计,在制度层面提高保障,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提供必要的思政课慕课资源,建立思政课翻转课堂智慧教室,采用小班教学,最大程度满足思政课慕课翻转课堂教学的需要。

增強思政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思想性和理论性,实现思政课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根本使命,避免理论知识解构、碎片化,强化思政课教师的主导地位,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把信息技术和翻转课堂教学积极融合,真正实现提升思政课慕课的翻转课堂的教学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