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第42期·疫情引发的留学生进一步规范化管理探讨

2022.08.08

[出处] 教育教学论坛_2021年第42期

刘杰 蒋伟

[关键词] 新型冠状肺炎疫情;留学生;教育管理;突发情况

[基金项目] 2019年度教育部第二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数字电力电子及电气传动实验室建设”(201902310025)

[作者简介] 刘 杰(1988—),女,河南驻马店人,硕士,扬州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科员,主要从事中外合作办学及留学生管理与教育研究;蒋 伟(1980—),男,江苏扬州人,博士,扬州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副院长,教授,主要从事学生管理和电气工程领域研究。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42-0181-04    [收稿日期] 2021-07-28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潮流,是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内在要求。随着“国际化”的不断推进,留学生教育逐渐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留学生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更是保证留学生教育质量的关键。2020年突发的新型冠状肺炎疫情不仅给人们生活带来极大不便,还对正常开学和课堂教学造成巨大影响,为此,将“信息化”技术成果应用于线上教学成为突发情况下解决“停课不停学”的有效措施。针对“线上教学”中发现的问题,不少学者提出了相应的建议[1-3],并进一步对在线学习的效果进行了研究[4]。

值得指出的是,高质量的留学生教育不仅取决于直接传授知识的“课堂”,科学规范的管理同样是高质量留学生教育的重要保障。虽然在疫情或突发情况下开展“线上课”保证了“课堂”教学的连续性,但该时期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所暴露出的问题会严重影响到线上课的教学效果。笔者以留学生一线管理员的身份,对疫情期间留学生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暴露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思考,对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行了梳理,为后期如何实现留学生规范化管理以应对可能出现的诸如疫情等突发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一、在日常教学管理过程中积极引入“线上交流”元素

(一)学生的组织形式

不同于中学和小学教育阶段,由于选修课程的存在,大学教育中即使是同一班级的学生其所修课程可能并不完全相同,因此在新冠疫情的启发下,留学生的组织形式应从两方面进行:(1)以班级为单位进行;(2)以课程为单位进行。两种组织形式分别对应着不同的目的。

以班级为单位组织的主要目的是教育过程中公知性通知或信息的下达,比如放假与开学的时间,特殊时期疫情防控信息的下达与更新,疫情知识宣传教育活动的开展等,该组织形式的具体实施可以通过建立班级QQ群、腾讯课堂或者钉钉活动群等来实现,组织的管理者可由年级辅导员和班级班主任共同担任。

以课程为单位组织的主要目的是教育过程中与特定课程有关信息的下达,比如线上课的开展、授课计划的变更、考试日期的确定、疫情时期课程所涉及的实验或实践环节具体要求的调整等,该组织形式的具体实施可以通过建立课程QQ群、腾讯课堂、雨课堂或者对分易等来实现,组织的管理者应由课程授课教师担任。

(二)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形式

部分教师在非疫情时期的正常线下教学中与学生的交流形式比较单一(主要是与学生的面对面交流),有的课程甚至没有建立相应的课程群,新型冠状肺炎疫情期间,这种缺乏“线上交流”元素的师生交流形式的缺点很快暴露出来。为做到未雨绸缪,最大限度地减小疫情等突发情况对留学生课程学习和教育造成的影响,教师与学生的常态化交流形式应在以下两个环节寻求变化:(1)课堂线下教学中引入信息化技术成果,比如积极引入“雨课堂”或对分易等平台;(2)在课后或者假期辅导中采用“线上”教学模式。

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信息化技术成果有多方面优点,其中之一是在疫情等突发情况下有“备胎”可用。以“雨课堂”为例,教师在线下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该平台进行随机点名、发布课堂练习、课后习题等。这种在“线下”教学中嵌入“线上”交流互动的教学模式不仅在非疫情时期提高了课堂活跃度,更重要的是学生不再对疫情时期的线上教学模式感到陌生,使学生能够很快适应疫情等突发情况下的全“线上”教学模式。

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信息化技术成果的缺点在于需要重新进行教学设计,比如教学课件的修改和教学日历的调整等,并且需要教师熟悉相关教学平台的使用。针对不便于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信息化技术成果的教师,可以在课后或假期辅导中采用“线上”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无需对已有的教学设计进行修改,且借助于诸如QQ群等常见的社交工具即可实现,而且这种辅导形式的另一较大优点在于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学生在宿舍、居家或外出等多个场合均可向老师寻求答疑。

(三)全线上交流的优点与效果反馈

疫情爆发以来,教师与学生之间“线上”交流的优点被充分发挥,比如,走上云端的师生线上交流更为安全,可以避免人群聚集和旅途风险,也更有利于资源共享,尤其是在留学生教育过程中,全线上交流方式更是开展跨国课程教学的最主要方案。此外,开展线上课的同时可以对课程进行全程录播,学生课后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对课程进行重复回放,这点相比于线下教学有很大好处。

疫情爆发以来,我校海外合作学院均将留学生的教学从线下转到线上。根据目前的调查结果来看,已实施的在线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校国际处对我校400多名参加外方合作学校网络课程学习的学生进行了《在线教学满意度问卷调查》,近90%的同学对在线教学质量表示非常满意和满意,未出现不满意的情况。当学生在《在线教学满意度问卷调查》中被问及他们更喜欢哪一种在线学习模式,40.78%的学生更喜欢参加具有实时在线互动的学习方式,36.84%学生希望是实时+录播的混合方式,因此,線上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点考虑如何开展与学生的在线互动并且将课程全程录播常态化。可见,科学合理地利用信息化技术成果,完全有可能充分发挥全线上交流方式的优点,在疫情等突发状况下为留学生教育提供“线上金课”。

二、重视学生信息的冗余性和教育教学文件的网络访问便利性

(一)学生信息的冗余性

与国内学生相比,留学生的地域分布更加分散,因此日常教学管理过程中针对留学生信息的掌握不能直接照搬国内学生的信息选项。比如,在新型冠状肺炎疫情期间,笔者曾遇到因无法及时与某些留学生取得联系而影响到在线课程顺利开展的情况,经过对相关案例进行分析,发现日常教学管理过程中对留学生信息的掌握应重视以下内容。

第一,为了保证在疫情等突发情况下能够及时与学生取得联系,掌握留学生联系方式时应重视“关联项”,避免单一的联系方式;比如疫情期间曾经有部分留学生因手机损坏或换号后未及时反馈而造成管理人员无法及时与之取得联系的案例,因此,在掌握留学生联系方式时应重视对其假期间可能共同生活人员(比如父母)联系方式的录入,以便在特殊情况下有足够的“备选”通道与之取得联系。

第二,应重视联系方式的多样化;疫情期间曾遇到无法与某些学生通过“手机通话”及时取得联系的案例,经过多番查询其QQ号之后取得了联系,经过询问得知该学生的手机丢失,并且受疫情封控影响无法及时维修或更换,所以短时期只能通过电脑端QQ与外界进行联系。可见,在掌握留学生联系方式时,应尽可能地包含“QQ号”“微信号”甚至“微博”等多个途径。

(二)教育教学文件的网络访问便利性

目前,绝大多数教师和管理人员将与留学生相关的教育教学文件和管理文件集中储存在办公电脑上。由于新型冠状肺炎疫情的影响,导致假期间大多数一线教师和管理人员无法及时到达办公地点,笔者就曾遇到疫情期间居家办公时许多管理文件无法及时获取的情况,而且开展线上课之前不少教师向学校反映课件未能随身携带,这给留学生教育和教学的顺利开展产生很大影响,难以保证疫情等突发情况下留学生的教育教学质量。可见,为了保证疫情等突发情况下高质量留学生教育的顺利开展,需要改變目前教育教学文件访问途径过于单一的现状。为此,针对教育教学文件的访问途径与共享便利性方面可采用以下措施进行改进。

1.利用诸如“360企业云盘”等具有文件多端同步功能的平台,实现留学生教育教学文件的多端访问。该方式的优点在于管理人员和教师无论身在何处,均可以利用网络通过电脑或手机实现对最新教育教学文件的访问,较好地解决了居家办公不能及时获取最新教育教学文件的问题。

2.针对没有条件购买“360企业云盘”等平台的个人或单位,管理人员和教师在日常过程中要有危机意识,比如在寒假或暑假等可能较长时间离开办公地点的时期,应注意利用U盘或移动硬盘等存储介质实现对教育教学文件的随身携带。

此外,除了教育教学文件的可获得性,疫情期间教育教学文件的共享性对工作效率也有很大影响。使用“360企业云盘”等平台,管理或教学团队中每位人员均可以通过电脑或手机实现对教育教学文件的访问和编辑,大幅提高了文件的共享便利性和团队工作效率。当采用移动存储介质随身携带管理文件时,管理人员后期可借助于QQ或钉钉等工作群进行文件分享,其共享性弱于基于“360企业云盘”等平台的多端同步方式。

三、突发情况下应重视多部门协同工作和开展留学生自我防范意识教育

(一)应注重多部门协同工作

疫情爆发以来,扬州大学在海外交流学生总人数为205人,其中本科生149人,研究生56人,在校生两百多人。针对此次疫情,我校第一时间建立了和外方合作高校、中教国际等共同参加的应急沟通平台,敦请合作学校为疫情防控采取有效措施,出台《国际学生健康状况应急流程》,将课程教学由线下转为线上,后勤处为留在校园的学生提供必要的生活设施和较好的生活保障并制定了分时段就餐计划,此外,制定了留学生校内就餐注意事项,要求每位留学生必须单人单桌,而且面朝同一方向,最大限度地避免人员聚集和交流。疫情发生后,我校十分重视校内多部门协同工作,成立“扬州大学新冠肺炎涉外疫情防控组”,及时发布《扬州大学海外学子疫情防控告知书》《告中美实验班家长书》,密切关注留学生动态,做到学生健康及位置信息一日一报;给学生寄送口罩等防护用品,将疫情防控工作落到实处;对于进行隔离的留学生,学校心理工作小组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举办心理辅导讲座缓解学生心理压力,提供24小时求助热线,全天候守护学生;此外,针对最坏情况制定了相应的应急预案,一旦学生在外或在校感染新冠肺炎,立即按照既定工作流程启动应急措施。针对线上教学环节,学校迅速组建了“线上课程信息上报系统”,课前对每门课线上教学的平台进行统计,做到督导人员对线上课程的全覆盖,每次课程结束三十分钟内对每节线上课程的持续时间、到课率进行及时统计,并且学校及时组织学生对每门课程的线上教学情况进行评估,将相关建议反馈至教师,由教师根据学生反馈信息对教学过程持续优化,这种“闭环”式的流程对不断提升线上课的质量,打造线上“金课”具有很大帮助。

(二)开展留学生自我防范意识教育

截至目前,我国在新冠疫情防控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离不开党和国家科学的疫情防控指挥和每位公民较高的自我防范意识。值得注意的是,留学生可能来自世界的各个国家和地区,其历史文化和卫生条件也有较大差异。比如,新冠疫情在美国大规模爆发后,据报道有美国民众聚集抗议“居家令”,也有美国州长表示:他们不戴口罩,“很失望”[5]。这说明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开展疫情时期自我防范意识教育的必要性,主要有以下几点建议。

1.可由负责留学生管理的行政机构组织开展留学生自我防范意识教育,该过程中可在开辟多层次语言文化交流渠道的基础上加大汉语国际推广力度;我校在核酸检测过程中组织的规范性和所有在校师生的自觉性给每位在校留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均表示只有真正经历过我国的抗疫过程才会明白为什么我国会战胜在国际上认为极难克服的疫情。不少留学生甚至自发组织线上讨论小组,向国外介绍我国的抗疫措施和取得的成就,可见,在留学生教育过程中应以此为契机,夯实“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思想基础,引导留学生“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更好地了解我国的实际状况。

2.进行自我防范意识教育时应在充分调研不同国籍学生历史文化和卫生条件的基础上开展。比如,据报道有些国家抗疫工作未能取得较好成效的部分原因是民众盲目要求“自由”,拒绝配戴口罩,因此,如何对来自该地域留学生开展自我防范意识教育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该过程中可由社会科学或哲学知识入手,多挖掘不同国家文化的共性,以此为切入点让学生真正从内心接受疫情管控措施的必要性和合理性。针对校园环境、卫生保健、食宿条件、安全措施等方面能够出台更有效的管理措施,对于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宽容,学生个性化的诉求给予更多的理解。

突发的新冠疫情给人们生活和留学生教育带来极大影响,同时也让我们清楚地看到目前留学生教育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如何利用好这次机会,在深入思考和研究暴露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留学生的规范化管理方法,做到未雨绸缪,更好地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突发情况是一项迫切而必要的工作,对今后留学生教育管理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相信,疫情是暂时的,在国际合作与交流大背景下的留学生教育永不会停止。突发的疫情启示我们,未来在留学生管理过程中应进一步开拓工作思路,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进一步提升留学生管理水平,打造更多的“线上金课”,为高质量留学生教育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