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第42期·新形势下地方医科院校学位点评估体系的探索

2022.08.05

[出处] 教育教学论坛_2021年第43期

罗莹 韦杨 阳洁 曾小云

[关键词] 地方医科院校;学位点;评估体系

[基金项目] 2019年度广西壮族自治区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构建内生驱动的学位点学科自我评估及质量保障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GY2019042)

[作者简介] 罗 莹(1980—),女,廣西南宁人,医学博士,广西医科大学研究生院学位办主任,讲师,主要从事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研究;韦 杨(1980—),男(壮族),广西东兰人,法学硕士,广西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党建与高等教育、民族史、人类学研究;曾小云(1970—),女,湖南邵阳人,医学博士,广西医科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教授(通信作者),主要从事流行病与统计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42-0085-04   [收稿日期] 2021-05-20

在国家“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增强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建立学位授权点自我评估体系、走人才培养质量内涵式发展道路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区域发展的不协调,西部高校在“双一流”建设新形势下,一直受教育资源投入不足、高层次人才引育困难、学位点质量提升滞缓等制约。

广西医科大学作为一所少数民族地区省属地方医科类院校,是实现西部健康中国战略、医学创新人才培养的主要推动力。近年来,学校在“双一流”教育新形势下,积极关注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布局,在广西—东盟高发新发疾病防治领域形成优势特色,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满足本区域乃至东盟疾病防治高端人才需求上,多维度多视角的深入开展学位点自我评估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对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

一、构建“双一流”新形势下地方医科类院校学位点自我评估体系的背景

统筹推进“双一流”建设,不断深化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国家在顶层设计上为高校建立质量保证和学位点自我评估体系给出了系列纲领性意见。2014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颁布《关于加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建设的意见》[1]和《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办法》[2],提出“学位授予单位要建立研究生教育质量自我评估制度,组织专家定期对本单位学位授权点和研究生培养质量进行诊断式评估,发现问题,改进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不断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2017年,教育部等部委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3],提出完善“双一流”建设动态检测与调整机制,引导建设高校和学科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2020年,教育部等部委联合颁布《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意见》,明确各培养单位要坚持需求导向和质量导向,根据自身办学定位实现人才培养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广西医科大学作为一所少数民族地区省属地方医科类院校,长期致力于构建发现问题、办出特色的诊断性评估体系,并渗透到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内部保障体系中去[4]。

二、自我评估体系的探索与建立

(一)建设有效的信息化系统

广西医科大学早在2004年就研发了一套“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综合管理系统”,将研究生导师、招生、培养、就业等学位点管理主要方面和信息化系统对接,形成数据共享、流程化管理、信息服务于一体的学位点管理平台[5]。近年来为配合研究生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需要,系统不断完善人才建设、科学研究、平台建设等模块,特别加入了针对医科院校研究生临床技能培养特点而开发的子系统模块,使学位点数据采集、挖掘、整理及对结果的分析总结更加便利。系统的应用可满足学生、导师、管理部门多层次数据处理和查询需要。同时,还开发了手机移动应用Web浏览器服务器模式的多层结构,使“数据采集—模块监控—查询统计—规范报送”等学位点信息网络管理在多终端上实现。该系统对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学科数据的自动化、数据跟踪、实时预警等功能,基本实现了对学位点全方位的实时监控,形成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学位点质量监控体系。

(二)制定科学的指导性评估指标要素

在全面调研并借鉴标杆院校经验[6],汇总、归纳学科评估等各项评估指标体系,并适当参考QS,USNEWS,THE等国际评估指标项后,制定了一套《学位点指导性评估指标要素》(以下简称评估要素),供学位点开展自评工作参考见表1。该评估要素是在开展学位点专题调研、深度访谈学科专家、广泛听取各级教育管理人员及师生代表意见的基础上不断研究分析和完善文本所形成的具有适应我校特色的科学性。

作为学位点建设成效评价的重要依据,评估要素的核心要素包括培养成效、科研创新、社会贡献等,其各观测点既注重多维度评价,也注重指标之间的关联度和支撑度。学位点以此评估要素作为参考,定期进行数据采集和定量/定性评估,形成学位点建设年度报告。既可纵向对比不同自评周期内自我建设能力的提升,又可横向对比同一自评周期内自身与国内同类院校的差距与优势,成为学位点对标对表内涵建设的“度量衡”。

(三)制定科学规范的自我评估工作程序

规范管理流程,以自然年为周期收集和统计数据,引导学位点形成周期性、常态化的评估工作新模式,保证评估的延续性。引导学位点找准标杆院校制定自我提升改进的周期目标,督促学位点将改进提升各项措施工作落到实处,避免应对式的评估方式。指导学位点撰写年度评估报告,分析差距存在的原因,积极探讨构建内生驱动的学位点自我评估及质量保障体系的理论、方法、路径和制度。

(四)让院系成为学位点评估工作的主体

在强化学校顶层设计指导的基础上,明晰职责,让院系形成主体意识。督促各学位点健全管理机构,规划学位点的愿景、目标和发展战略,就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改善措施及行动计划;督促学位点定期开展导师培训和立德树人职责考核,强化导师指导能力、科研水平和综合素质的提升,深入推进建立导师多元化的评价考核和优胜劣退的机制;督促学位点采取多元化的招生宣传办法,充分调动学位点所在学院和导师开拓优质生源的积极性;督促学位点重视毕业生用人单位反馈和毕业生社会质量调查,提高毕业生社会影响力。至此,学校形成由院系及师生积极参与的学位点工作长效机制,满足学位点自我评估体系多层次、多样化的需要。

(五)将学位点自评结果与学校资源分配机制相结合

学校不断顺应国家教育改革的深化推进,校内各部门深入合作、协同发力,研究出台有利于学位点评估的长效机制,解决学位点评估创新体系建设的根本问题和深层次问题。从学位点条件评价、水平评价、绩效评价等方面切入,进一步加强对学位点建设的引导和诊断功能。对自评机制完善,整改提升效果明显,与标杆学校差距缩小的学位点,在人才队伍配置、招生指标分配、教学资源平台、学科建设经费分配方面,均给予有效的倾斜,激励学位点循序渐进的发展。

三、自我评估体系的实践成效

广西医科大学通过长效而有活力的学位点自我评估体系的管理实践,学位点的自我诊断能力不断提升,适应新形势变化和学科竞争力的能力不断增强,并发挥了区域示范辐射作用。

作为西部大开发地区的省部共建院校,近些年来,特别是“十三五”发展规划以来,广西医科大学有5个学科入选广西一流学科,1个学科成为广西一流培育学科,2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知识生产力方面:国家级高水平人才不断涌现,入选国家各类人才计划和工程的高层次人才达40余人;高水平和高被引论文不断增长,以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在Nature、Genetics等国际顶级期刊发表多篇论文,临床医学、免疫学等多个学科论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资源竞争力方面:年均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立项数和资助经费数都位于广西高校前列。社会贡献力方面:国际化办学办医不断扩大,与东盟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医学教育、医药卫生服务、医学科学研究等方面的交流合作日益深化,定期举办诸如“一带一路”国际地中海贫血防治学术研讨会、中国—东盟国际口腔医学交流与合作论坛等各类高端国际会议,共享科技成果,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能力日渐提高,硕士研究生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通过率位居全国地方医学院校前列,各学科专业毕业生大都已成为引领广西医学教育、科研和医疗卫生服务等领域科学发展的骨干力量,获得用人单位的高度评价。

四、结语

地方医科类院校要建立一套科学的、操作性强的学位点自我评估体系来加强内部质量建设,确保研究生教育培养水平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关键领域和社会需求提供更多更好的人才智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