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第43期·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研究

2022.08.03

[出处] 教育教学论坛_2021年第43期

阳军 殷遇骞 陈浩阳 曾帅

[关键词] 职业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基金项目] 2020年度湖北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科学研究课题“职业院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路径研究”(ZJGA202035)

[作者简介] 阳 军(1978—),男,湖北天门人,硕士,天门职业学院医护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医学教育、高等教育教学管理研究;殷遇骞(1970—),女,湖北天门人,学士,天门职业学院思政课部副教授,主要从事思政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管理研究;陈浩阳(1993—),男,四川成都人,硕士,天门职业学院智能制造学院助理讲师,主要从事大数据分析与利用、职业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43-0144-04    [收稿日期] 2021-03-08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为了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综合型实践人才,需要建立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以促进高等职业院校的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职业院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针对性改进和优化,按照构建原则构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促进教学水平提升。

一、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概念解析

高职院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一个整体,这个整体是由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活动的过程、各要素及各个环节之间相互联系形成的。高职院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对实现高职院校各种形式的质量控制、质量管理及自我评估的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职院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因素包括监控目标、组织、环境(制度)及内容(信息)等,只有将这些要素进行有效分析,找出各个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并进行有效融合,才能有效实现对教学质量的控制。

二、构建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原则

(一)发展性原则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认识到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意义,同时也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构建职业院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时,需要遵循发展性原则,努力促进高职院校学生和教师专业素养和技能的提升,从而便于就业,更好地适应社会。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也有利于促进学校发展,为社会持续性输出高质量人才,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进步。

(二)全面性原则

高职院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需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即要遵循全面性原则。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全方位地对高职院校课程和课外活动等进行监控,及时发现教学质量问题并改正,从而保障教学效果。高职院校不仅要重视专业理论学习,还需要将理论落实到实践中,加强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各个环节中,学校应该做好教学质量监督检查工作,让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更加全面,能够有条不紊地解决教学问题[1]。

(三)过程性原则

高职院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遵循过程性原则,利用各种评价方式对高职学生进行评价,提升教学质量。过程性评价、诊断性评价、总结性评价等评价方式侧重点各有不同,需要针对学生学习整个过程进行全面评价,以便学生及时发现自身问题,教师及时进行反思,并针对性地改进教学过程中的不足。

三、产教融合环境下高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的意义

(一)构建科学的高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可以提升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

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水平与高职院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密切相关,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也离不开教学质量的保障。在这种背景下,需要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来监督高职院校内部运行和管理工作,掌握师资建设和完善情况,积极推动高职院校和企业联合,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实习实训机会,这种保障体系的构建有利于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提升教学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程度,提升教学质量。

(二)构建科学的高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符合高职教学改革的要求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更加重视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不断推动高职教育的发展。构建科学的高职院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符合高职教学改革的要求,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与此同时,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关于印发《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的通知等文件,鼓励高职院校建立和完善质量保障机制,形成政府、院校、社会三者协作的局面,不断深化产教融合,为社会培养具备高超技能的人才。

(三)构建科学的高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可以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

現代职业教育体系重视理论教育和实践能力的融合,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前者更加重视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通过构建高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能够培养出更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高职教育应该顺应时代变化,更好地培养兼具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紧缺人才。与此同时,高职院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能够让专业课程、培养目标及职业技能培训活动更加有针对性,突出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价值,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2]。

四、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目标不明晰

高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在构建过程中存在教学质量目标不明确的问题。某些高职院校难以有效、正确把握政府对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降低了教学质量目标制定的有效性。众所周知,高职院校的教学导向是就业,是为了培养技能型人才,但是很多高职院校在选择人才培养模式时,严重偏离了其办学宗旨,甚至有的高职院校以“专升本”为培养目的,人才培养过程中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实践课程的意义。

(二)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范围有待扩大

高职院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需要对各个教学环节进行监督和评价。但是,目前很多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范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尤其是针对校外教学活动,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忽视校外教学活动过程的监控和评价管理工作,降低了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的效果。因此,高职院校应该在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中融合企业满意度及就业水平等指标,从而深化校企合作,充分发挥企业在教学质量评价和监督工作中的作用,提升监控和评价的全面性。

(三)教学资源配置和“双师型”教师优化问题

教学资源配置和“双师型”教师优化对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影响越来越明显。虽然政府和企业在高职院校教学质量提升方面不断投入资金,用于完善高职院校的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产教融合发展;但是,高职院校的资源配置仍不足,限制了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功能的发挥。与此同时,在部分高职院校中,“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计划难以与教学质量标准要求相吻合。

五、职业院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基本要素

(一)教学组织管理体系

教学组织管理体系是高职院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要素。学校应该将教学质量管理渗透到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让学校、院系和教研室三者相互协作,建立三级教学质量组织管理体系。首先,由教学督导室、教务处及学术委员会共同组成校级教学质量管理机构,该机构主要负责教学改革的组织和实施、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学校教学管理,以及提出教学质量改进建议等,具有较强的权威性。其次,由各院系的专业教学委员会、管理人员等组成教学质量管理机构,主要负责制定专业教学计划、人才培养方案及专业教学质量标准等。

(二)教学质量标准

教学质量标准为学生和高职教师提供了教育的方向和目标,有利于保障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高职院校需要立足于为社会培养技能型、技术性人才,并在制定教学质量标准前,综合考虑学校实际情况,确保教学质量标准符合学校发展定位。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其质量标准也存在差异,需要根据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岗位需求进行完善。

(三)教学督导系统

教学督导系统是高职院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组成部分,教学质量的提升,离不开学校的监控和督导。高职院校应该建立科学的教学督导系统,督导人员需要具有较强的专业性,通过聘请教学一线优秀教师作为督导员,对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督导,如督导员通过召开座谈会、随机听课、进行问卷调查及定期检查的形式来进行科学督导。

(四)信息采集反馈系统

高职院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需要利用信息采集反馈系统来掌握学校教学质量信息,及时获得教学过程反馈。信息采集反馈系统是进行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的重要基础,利用该系统,学校可以定期整理、分析、收集教学信息,将教学质量管理信息及时反馈给相关人员,全面了解学校的教学水平。学生评教、教学检查、座谈访谈及督导听课等都是信息采集反馈系统的重要途径。

(五)激励机制

高职院校教学质量提升的效果与高职教师的积极性、认可度及参与程度密切相关,只有鼓励学校教师参与到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中,才能真正促进学校的发展。约束和奖励机制能够帮助教师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树立良好的教学风格,规范自身的教育教学工作。只有教师认真负责地对待教育工作,才有可能保障教学质量。激励机制要求及时表扬和表彰教师的优秀行为和科研成果,在职称晋升、人事考核及薪酬发放要与教师在教学改革中的表现紧密挂钩,鼓励教师積极参与教学改革过程。

六、职业院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运行

(一)定期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高职院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运行需要以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为基础。人才的培养需要立足于社会需求,因此,高职院校应该对社会和企业进行调研,掌握人才培养规律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充分发挥教育专家和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的优势,让课程体系与企业岗位职业能力标准息息相关,便于学生在毕业后更好地为社会做贡献。

(二)坚持教学检查

教学检查工作是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运行的必要环节,可以有效监督和控制教学效果。日常检查工作应该重视对学生的学风、教师的教风及系(部)的管理情况进行全方位检查。与此同时,学校相关部门还要开展阶段性检查工作,对教学秩序、教学任务实施情况、教学文件的规范程度及教学制度等进行重点检查。此外,一个学期的不同阶段所需要检查的重点存在差异,例如,在学期初期,教学检查的重点应该放在教学准备情况的检查,如对课件、教具、教案等内容进行检查;在学期中期,教学检查工作应该重视教学进度、学生出勤及实验实训等课程的开展,全面掌握教学情况;在学期末期,需要对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检查,保障教学工作有序开展[3]。

(三)开展三级督导

为了实现对高职院校教育活动的全面指导和督导,需要成立专门的教学督导室,对教学工作进行现场指导和交流,通过巡考、作业批阅等方式,切实提升教学管理水平。三级督导需要校级督导员、院系督导员和教研室主任三者合作、各司其职,针对不同的内容进行有效检查和督办。

(四)收集與反馈教学质量信息

高职院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运行需要以教学质量信息的收集和反馈作为基础,从而为教师了解教学情况奠定基础[4],改进教学过程中的不足,这有利于学生对自身进行反思,及时调整学习方法,提升学习效率。与此同时,教学质量信息的收集和反馈能够帮助教学管理人员分析和解决教学工作中的问题。

(五)开展学生评教和信息员反馈

学生评教活动的开展和信息员的反馈信息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学生作为教学过程的主体,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直接有利于学生,学生对教学工作的评价能够真实地反映教学工作的效果。高职院校应该积极鼓励学生参与评教,并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质量评价平台的搭建工作中,掌握学生对老师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工作的评价和体验,适当增加学生评价在高职院校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占比。

七、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鼓励职业教育的发展,高职院校应该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将培养技能型、实践性人才作为自己的立足之本,促进产教融合。高职院校应该建立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分析和研究目前质量保障体系中的不足,创新教学质量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