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第44期·基于云班课的商科移动云教学改革探索

2022.08.01

[出处] 教育教学论坛_2021年第44期

刘寿先,顾心怡,李雪瑶

[关键词] 云班课;移动云教学;教学行为;学习行为

[基金项目] 2020年度北京市教委教育信息化融合创新课题项目“基于移动云教学的商科新型课堂教学模式与实践研究”(第46号);2018年度北京印刷学院校级重点教改项目“基于蓝墨云平台的财务类课程群案例教学创新研究”(22150118002/001);2021年度北京印刷学院科研创新团队项目“双循环发展格局下出版产业新动能培育研究”(Eb202106)

[作者简介] 刘寿先(1978—),男,山东潍坊人,管理学博士,北京印刷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教学信息化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44-0086-04    [收稿日期] 2021-07-02

一、云班课概述

云班课是一款应用于教育教学领域的永久性免费校园App,由北京智启蓝墨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开发。它是为顺应云教学大数据时代发展趋势而生的产物,是利用移动智能设备开展课堂内外即时反馈互动教学的云服务平台。平台以教师在云端创建的班群和班课空间为基础,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教师和学生在互联环境下实现信息沟通和资源共享。

云班课具备以下功能:(1)教师可随时发布视频、课件、图片、文档等各种教学资料以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学生只需下载App,加入班课便可轻松进入“时时学”的状态;(2)手势或者一键签到功能可帮助教师快速了解学生到课情况,省去烦琐的传统点名过程;(3)教师可创建作业/小组任务、头脑风暴、讨论/答疑、测试等活动,不僅实现即时教学互动,还丰富了课堂教学模式;(4)“成员”界面是根据学生参加各项活动所获经验值加总后由高到低进行排名。学生可以看到自己和他人的学习情况,从而及时查漏补缺,相互激励,实现共同进步。同时,教师可针对经验值较低的学生进行学情分析,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云班课以其简便、及时、灵活等优势深受我院师生的喜爱[1]。

二、学院教学模式与教学资源的建设

(一)教学模式的构建

目前,我院已完成基于移动云教学的传媒管理学科的教学改革,并在所有年级本科和研究生教学课堂中付诸实施,逐渐形成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云班课为辅助的适合学生移动学习的教学模式。云班课让教师能够实时跟踪到学生的课前、课中和课后情况,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程度和效果。课前,教师通过云班课发布课程任务、共享课程资料,引导学生自学。课中,教师可通过课堂汇报、小组讨论、教师讲解、数据检索、上机实践、头脑风暴六个环节,帮助学生深化学习。课后,教师通过在线作业、在线考试、交流与分享等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课后拓展和考核评价[2]。

(二)课程资源的建设

云班课教学的核心之一是数字化课程资源的建设。目前,经济管理学院共开设187门课程370个云班课。据后台统计,截至2021年6月,全院共创建视频类资源3084个,音频类资源73个,图片类资源299个,文档类资源5581个,图文页面类资源8个,网页链接类资源19180个,其他类资源517个,共计28742个[3]。

除此之外,我院积极与北京艺术科学电子出版社及其他企业合作,开发移动云教材,强化教材建设,签订50部云教材出版协议。学院内部组织6部云教材开发,可以用于云班课移动课堂教学。云教材本身是融媒体、富媒体的信息载体,能够在电子教材中承载视频、链接、图片、动画等多种媒体内容。目前,有2部云教材《管理会计实验教程》《财务报表分析》已经编辑完成并上线使用。

三、教学行为分析

教学行为分析又称教学行为评价,是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教学行为分析,可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学生个性化学习以及学院教学改革。传统的教学行为分析往往将研究者置于单一课堂情境,利用观察、问卷调查和经验分析等方式,揭示教学行为与师生个体的发展规律。随着云班课的引入,教学全过程数据化,教学行为分析也逐步转向用数据揭示教学规律。

我院目前共有48位教师通过云班课平台开展移动云教学活动,比例达到87%,因此,可以根据云班课大数据管理后台的教师魅力值这一数据来进行教学行为分析。教学魅力值是后台将教师在开展云班课教学过程中生成的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得到的结果,生成依据是教师日常教学活动表现,涵盖课程资源建设、线上线下各种互动活动设置与发布(各班课内学生人数、作业、测试、讨论答疑、小组协作任务发布、投票问卷)等。平台还可以将教学魅力值按照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序显示,用以记录教师在云班课教学中的每一次付出和劳动。

四、学习行为习惯分析

学习行为习惯分析,是指通过研究各种现象、因素或指标,探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动机、行为趋势、学习方法、学习规律。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习惯,教师可以更好地管理日常教学安排,引导和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发性。

云教学大数据管理后台提供了学生的出勤率、资源查阅率、活动参与率和作业提交率等各种量化数据。这些数据可以让教师迅速和直接地判断出某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行为需要保持、加强的行为。教师不仅可以查看学生全部学期的基础数据,也可以查看某个特定学期的基础数据,由此可以发现学生行为的发展趋势、偶发性的学生行为以及习惯性的学生行为。针对偶发性学生行为,可以选择给予学生适当提醒或继续观察;针对习惯性学生行为的不足,要提高警惕并考虑改进措施。综上所述,教师能够利用云教学大数据管理平台从多角度分析学生学习行为,及时有效地观察和分析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有针对性地帮助其查漏补缺、改进提升。

以经验值排名第一的李同学为例,依据该学生全部学期的数据分析,其出勤率是98.23%,但是从最近一学期来看,该同学出勤率为100%,说明本学期该学生的进步明显,出勤率提高;该学生的资源查阅率达到95.19%,其中非视频类查阅率达98.46%之高,但是视频类查阅率只有31.91%,因此教师可以提醒该学生注重视频类资源学习;该学生的活动总体参与率为80%,其中头脑风暴参与率为100%,测试活动参与率为0%,因此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注意提醒该学生注重课后回顾与练习的重要性。

(一)数据整体分析

为了分析线上教学的学生学习行为以及数据变化,同时考虑到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线上教学情况,本文获取北京印刷学院经济管理学院2017—2021学年的云班课平台数据。在数据属性选择上,剔除2017—2018年记录为空以及其他学年学习人数为0的数据,最终形成2018—2021学年的线上学习行为数据集。2021年6月5日的数据集共有378门班课、197门课程、963名学生以及57名教师(其中48名教师开展云班课教学)。通过对教师和学生行为的数据进行分类汇总,可形成三个数据集,展示三个学年学生线上学习行为的基本情况,并对学生的在线学习行为比重以及不同类型课程资源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二)学习时间趋势分析

选取学生在云班课平台视频类资源的学习时长作为学习时间趋势分析的研究对象。在三个数据集中,由于2018学年视频类资源的学习时长记录人数不足50,且个人学习时长均在50分钟以内,所以不进行分析。2019学年学生学习时长分布范围较2020年更广,且大多数集中在2000分钟左右。

这说明,2019年由于互联网的发展以及教学改革的驱动,云班课平台的使用得到普及。由于疫情的影响,2020年上半年线下教学向线上教学转换,学生线上学习时长相应大幅度增加。随着疫情的好转,教学逐步转战到线下,加之教师和学生更习惯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因此2020年下半年学生线上学习时长减少。这一数据的动态变化更有利于学院构建智能教学终端与线下课堂结合的线下线上混合式教学模式,并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形成“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第二课堂”三位一体的全方位移动教学格局。

(三)学习参与活动类型

学生学习参与的活动类型主要有作业/小组任务、投票/问卷、头脑风暴、轻直播/讨论、测试活动以及课堂表现。根据学院教师的授课特点以及数据对比分析,发现学生参与活动最多的是作业/小组任务,最少的是投票/问卷活动。这说明教师更倾向于在云班课平台上布置作业和开展小组任务活动。一是线上布置任务更方便,教师将具体要求上传至平台,学生可以随时查看并安排自己完成作业的时间。二是教师可以清晰地查看每位学生的作业,进行对比打分并及时给予反馈。

在近期开展的学习活动中,课堂测试活动居第二位。教师发布测试题后,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测试题,随时查看试题完成的程度、排名情况以及参考答案。学习效果的即时反馈能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分析发现,学生的头脑风暴参与度不高,但头脑风暴活动能够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所以教师应加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头脑风暴活动。

(四)学习资源类型分布

课程资源的媒体类型主要有视频类、音频类、图片类、文档类、图文页面类、网页链接类以及其他类型。根据教师的授课特点以及线上数据分析,发现经济管理学院的教师更倾向于使用网页链接类资源作为补充资料。网页链接类资源可选择的范围很广,比如微信公众号的文章、浏览器上的资源等,都可以很好地拓宽学生的知识范围。图片类和视频类的资源占比分别为34%和33%,这两类资源最大的特点是直观、视觉冲击力大,让学生可以直观、清晰地接触到信息量丰富的内容。最后是文档类资源。以MPACC案例教学为例,教师更倾向于以文档的形式发布案例和要求,学生也更容易以文档的形式完成作业并上传至云班课数据平台。在线上教学过程中,要认识到教学资源差异化的现象。教师应根据自身教学安排以及学生学习行为特点合理安排教学资源。

(五)学习任务完成情况

在三個数据集中,选择非视频类资源的查阅率、视频类资源的完成率、投票/问卷活动的参与率、头脑风暴的参与率、轻直播/讨论的参与率、测试活动的参与率、作业的参与率7个学习行为属性,通过记录不同学习任务完成情况的人数分布,得到表1所示结果。首先,非视频类资源的查阅率、视频类资源的完成率以及作业的参与率达到50%以上的人数较多,反映出学生更愿意参与此类活动,完成作业的积极性高;其次,2019学年学生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最好,尤其是头脑风暴活动的参与率显著提高,说明教师更注重提高学生的创造性,学生对头脑风暴活动的接纳率更高;最后,投票/问卷的参与率很低,此类活动能让教师更好地根据学生需求安排课程,因此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投票/问卷活动以此获得反馈,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六)学习行为效果

云班课平台主要通过经验值的累积来反映学生的学习行为效果。云班课经验值的获取途径有:查阅并观看教师在云班课中发布的资源,参与头脑风暴、投票/问卷、测试、讨论答疑活动,以及完成作业和小组任务来获得原设定的经验值。经对比分析,学生的经验值大多分布在1500分以内,其他经验值区间分布人数很少。学生应该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积极查看并学习教师在云班课上发布的资料。经验值的获取和学生的成绩挂钩,经验值积累得越高,说明学生学习行为的效果越好。

五、结论

我校商科在推动移动云教学改革方面不断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借助云班课平台构建的“传统课堂+数字课堂”的混合式课堂,有效地丰富了教师的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具体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創新教学工具

传统课堂上主导的教学工具是书本、纸质材料,教学形式单调,互动少,学生玩手机现象普遍。传统PPT讲授的教学方式迫切需要改变。在混合式课堂上,教师通过移动设备发布多种教学活动,达成教师和学生的有效互动,让师生形成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二)创新教学内容

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将传统的书本内容等转化为教学课件,课堂上按照课件讲授,课前和课后很少与学生交流课程相关的前沿资讯和信息。尤其是课程结束后,学生很难再接触到课程最新内容。引入云班课之后,不仅课堂上加强了师生之间的高效互动,在课下也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和课后拓展,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三)创新教学评价

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和督导通过听课等监管课堂教学,很难实时获取课堂教学大数据,更难于利用数据进行教学研究。量化的云教学大数据可以有效改善教学活动,及时对教学效果进行诊断,保证教学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

(四)创新考核形式

在教学监控和评价方面,传统教学采用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两部分结合的方式进行课程考核,更多注重期末考试成绩,记录和关注教学过程的形成性考核评价手段不足。混合式课堂可以弥补教学过程关注不足的缺陷,将教学监控和评价落实到日常过程。

随着互联网+教育的不断深入发展,线上教学活动逐渐成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加之疫情的影响,基于云班课平台的移动云教学效果有所提高。我院会始终坚持教育为本的理念,不断探索新型教育教学模式,为培育优秀的传媒管理人才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