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复合型人才实践能力提升路径的研究

2021.09.10

教育教学论坛

一、学科融合背景下互联网金融人才的需求分析

我国金融服务已进入互联互通和共享经济时代,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传统商业实体店发展为互联网电商,技术推动了商业形态的迅速转变,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变化,创新和实践成为人才培养的主旋律。

互联网金融人才培养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思维的运用,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多元化专业背景的应用型实践人才,是推动传统金融业务升级和改造的关键,也是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的必由之路。

(一)金融创新思维培养

互联网金融是对传统金融业务的一种互联网+的变革,最初为了缓解企业资金困难,出现了P2P线上借贷,后来发展为票据理财模式、供应链金融模式等,众筹、互联网保险和第三方支付也出现了很多创新形式,这对互联网金融从业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创新思维是最重要的一条,只有不断创新和改变,才能适应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

(二)多元化专业背景

交叉融合是互联网金融专业的主要内涵,也是创新人才培养的着力点,基于金融、计算机、法律等多学科交叉和产学研相融合,培养多样化学科背景的互联网金融行业从业人员,形成开放、共享的人才大格局。

综上所述,互联网金融作为新兴行业,机会和挑战同在,其人才需求具有跨界融合、创新速度快、实践性较高的特点,要求互联网金融从业者必须兼具传统金融专业知识和互联网金融思维模式,尽快在高校开展互联网金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势在必行。

二、互联网金融复合型人才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研究

以培养复合型互联网金融人才为目标,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加强产教融合,共同研发综合性实验项目,构建“三实”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具体包括技术创新的实验培养环节、产学研融合的实境培养环节和校企合作的实训培养环节。

(一)技术创新的实验培养

实验培养主要是针对课堂上开展的教学活动,分为传统的教学实验和虚拟仿真实验两大类,传统教学实验主要以任务驱动和流程自动化为主,虚拟仿真是体验式学习,通过角色扮演和真实情境模拟来达到教学效果。

1. 创新实践平台----教学实验。教师应通过案例教学法、合作式学习、分组讨论等方法让学生感受到新技术带给传统金融行业的变革,体会大数据分析、云计算存储、人工智能优化和区块链信任机制是如何应用在业务流程中并提升效率的,训练学生发掘信息点、汇聚信息源、梳理信息流的基本思维和基本方法,提升学生对未来可行项目的识别能力。

2. 虚拟仿真实验。虚拟仿真实验秉承从“以知识传授为中心”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转变的原则,通过设计者的精心设计,再现真实的互联网金融项目流程和参与者的合作与对抗,学习者在情境中建构学习,明白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思路,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由知识的直接讲授者转变为实验支持者,学习者可以把知识迁移到新的真实情境中,用来解决新发生的类似难题。

(二)产学研融合的实境培养

学习和情境是无法分割的,真实情境中的学习会产生高质量的教学效果。实境培养环节主要分为创新创业大赛、植入企业需求的毕业设计、开放式课题三类,充分体现了产学研的指导思想,企业的生产项目、学生的学习和科学研究创新有效地融为一体,将学习内嵌于复杂的、真实的相关情境中,将社会协商作为学习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激发学习者的主人翁意识,培养知识建构过程中的自我意识。

1. 创新创业大赛。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科技创新创业大赛,扩展了学生的视野,加强了团队合作意识及能力,激发了学生探索的乐趣及创新思维,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协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优秀的学生创意在大赛过程中注册公司,开启创业之旅。

2. 将企业需求植入毕业设计。互联网思维就为金融行业提供了发展的新思路,旨在辅助金融机构处理好业务,达到优化决策和风险控制的目的,结合某一个浓缩的场景,比如供应链金融,选择毕业设计题目,将毕业设计前置,在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中,运用到选题场景中去。

3. 开放式课题。新颖的教学内容需要与科学研究相结合,基于这个思想,引入企业的在研项目和真实产品,鼓励学生以攻克企业技术难题或开发新产品来申报各类开放课题和知识产权,企业给予一定科研经费支持,利用科技平台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有效提升了学生的科研能力。

(三)校企合作的实训培养

支持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在就业前亲身体会互联网商业模式和新兴金融业态,在现实的商业环境中感受交易风险,检验实战能力。实训培养采用分层推荐制,第一阶段先进入校外共建实训基地,由校外企业导师带领,进行业务操作和数据分析;第二阶段根据个人特点和业务水平推荐学生到相关合作企业进行顶岗实习。

1. 校外实训基地。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在学生完成校内课业学习后,进入校外实训基地,跟随校外企业导师,进行业务流程的实际操作,参与数据挖掘和分析,并定期开展大数据征信建模和金融风险控制的操作指导,企业导师手把手地教授,真正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将理论真正落地于实践。

2. 顶岗实习。实训基地阶段学习完成后,企业导师会给出每位学生的成绩和分析报告,详细描述学生的特点特长和业务掌握情况,并推荐学生去合作企业合适岗位进行顶岗实习,量身定制,真正让学生在适合自己的岗位上掌握一技之长,为就业做好充分准备。

三、提升互联网金融复合型人才实践能力的有效实施路径

互联网金融复合型人才实践能力的提升强调企业需求导向、技术创新、学生为中心和校企合作培养四个方面,下面就以这四个视角展开路径研究。

(一)始终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构建实践能力培养体系

建立由学校、行业、企业组成的课程设置委员会,针对现阶段金融行业的最新岗位和工作内容,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构,突出实践环节,并大量引入企业最新技术和案例充实教学内容,开发出一套符合当前社会实际人才需求的现代化互联网金融实践能力培养体系。

(二)技术创新丰富教学内容

新金融的“新”体现在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思维的运用上,大数据的分析模型、区块链的信用机制、云计算的存储机理和人工智能的优化思想都应贯穿于学生的学习内容中,培养学生利用新技术解决企业项目难题的能力。

(三)以学生为中心的层级递进式培养方案

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学生的发展路径进行培养方案设置,“三实”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充分考虑学生课堂教学、课余发展和校外培养三个时间线,层层递进,教师的职责发生了改变,由传统的直接讲授变为学习支持,引导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产学研融合的校企合作机制

 以校企合作为抓手,将企业的生产项目、学生的学习和科研攻坚有机融合,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组建优秀的校内双师型导师和校外企业导师的“双导师制”师资队伍,为全面提升教学质量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