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辅导员对本科新生开展班级建设工作的思考

2021.09.07

教育教学论坛

班级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载体,一直以来在学校教学、管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1]做好班级建设工作,高校辅导员需要从思政工作入手,加强制度规范、做好班风和学风建设,通过高标准、严底线、有温度做好班级日常管理。

一、全面深入做好新生思政工作

面向新生开展思政工作是迎新工作的首要内容,思政工作具有“润物细无声”的特点,辅导员应在迎新阶段结合各项通知,加强对学生的关注了解,做好学生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充分发挥和实现思政育人效果。

(一)在“迎新”前全面了解学生

新生入学前,辅导员可以通过“迎新系统”初步了解学生基本信息,可以通过 “困难认定申请”“绿色通道”申请了解到学生的家庭经济困难情况,还可以通过QQ联系对学生的性格有初步的了解。以上信息能够帮助辅导员在迎新工作开展前广泛了解学生,为开展日后工作做到心中有数。

(二)“由面到点”深入走近学生

1.广泛接触学生

广泛地接触新生是辅导员“由面到点”深入走近学生的第一步。前期,辅导员通过新生信息系统已了解到具有部分特征的学生信息,例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源地为偏远地区学生、少数民族学生、具有爱好特长的学生等。在迎新前,辅导员可以将学生特征信息列入学生信息表格中,结合迎新工作的开展、进新生宿舍等契机,与学生进一步沟通,对相关信息进行核实,为顺利开展日后工作做好铺垫。

2.“一对一”关注学生

经过前期的信息收集和迎新工作的广泛接触,辅导员已对所带班学生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并对部分具有特征的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在此基础上,应深入开展“一对一”关注学生的工作,通过为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办理资助手续、进宿舍与学生谈心谈话、参加新生军训等方式加强对学生个体的关注和指导。

3.“因材施教”指导学生

因所在地区、年龄、成长经历等不同因素,每一个学生会呈现不同的性格特点,每位新生在高等教育阶段的发展目标也不尽相同,这就需要辅导员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做到“因材施教”。例如,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要给予更多帮助和关爱;对于性格过于内向的学生,要给予更多关注和鼓励;对于学业基础薄弱的学生,要给予更多提醒和帮扶。只有“因材施教”,才有助于辅导员帮助学生沿原有发展路径树立切实可行的目标,使学生对标成长。

(三)“多位一体”协同做好全员育人

在“多位一体”的全员育人格局中,“多位”包含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指学工体系中能给予学生指导的多种角色,包括辅导员、班主任、兼职辅导员、辅导员助理、班主任助理等;第二层次是学生朋辈群体中,能为学生群体提供联系服务的多种角色,包括学生干部、班干部、宿舍长等。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辅导员既是面向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学生事务管理和学生发展指导的直接践行者,同时还是连接班主任、兼职辅导员、辅导员助理、班主任助理,以及多层次学生干部的枢纽,不仅需要身体力行,同时应当引导和协调各方力量做到多位一体地服务于学生。

二、加强制度规范做好班风学风建设

班级建设既包括班风、学风、舍风等内容,也包含制度建设、文化建设等方面。在班级建设中应加强制度规范。当班级成员逐渐将制度要求形成习惯,不仅有利于班级效能的发挥,更有利于学生自身的成长,能够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和强烈的责任感。[2]

(一)打造有凝聚力、活力、积极向上的班风

班风建设是班级的精髓,班风是学风、舍风的基础。优良的班风不仅影响班级学生的性格、追求、价值观等,还对学院学生整体风格有直接影响。辅导员应在新生入学伊始及时开展班风建设工作,在新生入学阶段通过军训、新生班会和团体辅导活动加快班级学生熟识和联系,加强正面引导,树立班级积极向上的班风。

每年新生入学之初正逢中秋假期,假期前后可开展以“团圆”为主题的班级活动、宿舍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和活力。高校班集体凝聚力建设是班级治理的本源动能,为个体成长提供有效支持,是创新人才的培养依托,更是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路径和集体主义的认知载体。[3]

(二)树立齐心向学,互帮互助的良好学风

从大一新生入学起培养学习习惯至关重要,辅导员可以通过倡导学生参与晚自习、早自习的方式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大学四年的的学风建设打下良好基础。

与此同时,学生在大一学年第一学期的学业成绩是判断学生是否适应大学课业学习、是否有出现学习困难风险的重要依据。辅导员应和班主任做好分析,列出第一学期出现学业困难的学生名单,并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工作。具体措施包括建设班级学习小组、“一对一帮扶”小组,就某一学科成立学习打卡群等。为学业上存在整体困难、偏科严重的学生确定朋辈帮扶群体,形成集体带动个体学习上进的良好氛围。

三、高标准、严底线、有温度做好班级日常管理

(一)严格规定纪律底线

校规校纪教育是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内容,辅导员应借助新生入学教育的良好契机,通过领学文件和案例警示等方式,使学生树立“远离‘红线’,严守‘底线’”的纪律意识。

学生纪律教育可以结合相关工作开展同步进行,例如,在考试前,将“违规违纪”案例向学生做好通报教育;在学院进行家庭经济困难认定工作开展前,进行不诚信案例警示教育等。同时,辅导员应通过日常工作和教育充分让学生提升自律意识,提高自我要求。

(二)适度提高要求标准

在新生入学系列教育阶段,辅导员可以通过校规校纪教育、集体学习、案例警示以及团体辅导等方式加强对学生的规则意识、纪律意识的教育和塑造。同时,军训期间是新生对于纪律意识、集体意识、责任意识等优良品质理解体会最深切的阶段,应抓住这一阶段的训练和教育,使“对待学习和生活需要‘高标准’和‘严要求’”的思想深入学生内心。同时,也应根据实际情况,在提高标准要求的同时做到适度原则,以免出现“矫枉过正”的现象。

在日常事务管理方面,新生入学阶段同时伴随着多项系统填写与录入、纸质材料上交等工作。在此阶段,辅导员应帮助新生树立养成“学会看通知”“学会交材料”等良好习惯。应让学生在每一项工作中淬炼责任心,为开展学习生活打好基础。

(三)有温度做好学生管理

辅导员对于班级和学生的管理应做到宽严并济,让制度与温度同行。辅导员在努力成长为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的过程中,既应当提高标准,加强制度规范,强化底线教育,同时也应将关心和关爱融入到规范化的班级建设之中,让学生体会到学校、学院规定和纪律的初衷,使学生能够在理解学生工作的基础上遵守纪律。

在具体工作过程中,不论是通过“进课堂、进班级、进宿舍、进食堂、进社团、进讲座与进网络”加强对学生整体的指导关注,还是通过关注到家庭经济困难、心理困难、学习困难学生等个体帮扶,都是辅导员工作真正给予学生关爱和指导的具体体现。辅导员对班级建设和学生管理的工作离不开制度,更离不开温度。

结语

班级是新生融入大学生活的第一个集体,辅导员是大学新生首先接触的第一位老师。学生在大学阶段养成的学习、生活习惯将对学涯、职涯、生涯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辅导员应以新生班级建设为契机,以学生为中心,加强思考和实践,为做好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服务好学生成长成才和健康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