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舞动的思政课堂”的探索与研究

2021.09.06

教育教学论坛

思政课堂依然保持着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模式,在高校的地位较低。根据叙事性舞蹈的特点,可将它应用到思政课堂上,让学生主动接受思想知识。

一、叙事性舞蹈的概述与特点

(一)叙事性舞蹈的概述

叙事性舞蹈叙事的脉络少、舞美运用简单且叙事时间短,可在短时间内创设叙述场景并运用简单的舞蹈展现故事的开始、发展、高潮、结尾。在大多数情况下,叙事性舞蹈的展现以一定的叙事性文学为基础,借助舞蹈的叙事话语诠释文学内涵,表达舞者的心理活动,让观众的收获由感受上升到受教。

(二)叙事性舞蹈的特点

叙事性舞蹈作为一种独特的舞台表演艺术,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1.点、线、面层层递进

点、线、面是叙事性舞蹈的创作构思基石。叙事性舞蹈在情感方面将舞蹈表演的主题和立脚点作为情感中的“点”,在情节的推动下逐步形成此起彼伏的感情线,不同人物交织错杂形成了情感的“面”;在编舞技法方面,每一个动作、姿态、位置的变化都源于某种动机,动机如何表现是情节舞蹈创作的核心,故主题动作即情节舞的“点”,它反复运用使观众对作品记忆犹新。舞台调度则为技法上的“线”,舞蹈演员运用线形运动轨迹推动情节的发展,起到承上启下作用。

2.时、空、事作为依托

叙事性舞蹈在时间和空间的基础上结合故事情节来进行编排创作。时间上,叙事性舞蹈的顺序式结构强调依据时间顺序来体现情节并表达情感,交错式结构则运用插叙、分叙等多种叙事手法创设情境;从空间上说,叙事性舞蹈的情境依托空间,借助“动”、“静”的转换自如,利用调度和变换队形等方式展示情景,实现舞台的空间创设,让观众的视线跟随舞者不断聚焦和扩张,在局限的现实空间搭建舞蹈王国。时间和空间的巧妙结合,扩大了叙事性舞蹈的表现范围,使舞蹈表演艺术更富有张力,有利于调动观众的舞蹈审美积极性。

3.形、美、神定下主旨

在舞蹈界被人们普遍认为的一种“现象”便是“长于抒情,拙于叙事”[1]。叙事性舞蹈大多同时采用多种叙事手法来体现某一特定故事,有时以多重时空结构相互交融的方法向观众展示情节。在精心设计的舞美下,舞蹈演员利用叙事性舞蹈的情感线索贯穿整场演出,通过自身形体语言的不断变换展示出舞蹈的美,从形、美、神的不同角度给舞蹈演出定下主旨,给观众以不同感官的冲击,加深观众对作品价值的认识和思考,引发观众共鸣。因此,叙事性舞蹈在形中抒发美,在美中传神,在形、神、美中升华主题,定下情感的基调。

二、思政课堂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模式亟待突破

目前高校的思政课堂的教学方式大多沿用教师为主的传统指挥模式,使学生失去主观能动性,很难达到思政课的时效性要求。首先,从学生方面来说,学生参与翻转课堂的程度,尤其是课前自学知识点的投入程度比较有限[2]。再者,教师在网络教学的高要求下适应新型教学模式的过程较为缓慢。另外,思政课堂是一门思想传播理论课,过于依赖科学技术的教学会导致学生不能深刻理解思想政治课的思想性和政治性。

(二)课堂互动性欠佳

课堂是教师和学生互动、交流、合作的过程,通过师生双方的互动和合作来完成学习内容和教学过程,这是课堂的主要模式[3]。随着信息化时代的不断发展,高校也在不断创新思政课堂的教学模式。“互联网+思政课堂”模式较为普遍,但这一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拉远了师生关系,师生缺乏交流,教师很难把握学生心理和个性。学生们在碎片化时代的潮流中显然也难以深入学习、掌握,课堂体验感、参与度较差,甚至会出现只为赚取学分而勉强互动的现象,故很难达到思政课堂教学的根本目的。

(三)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地位较低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人才的定义也在不断改变。在未来,社会对人才的定义不仅是科学技术方面的能力,还有其在人文素质方面的发展。美育和思政教育从属于人文素质教育。但现今许多高校对于人文素质教育并不重视,课堂形式主义风气严重。总体来看人文学科的教学氛围不足,发展较慢,思政课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也受到些许影响。

三、“叙事性舞蹈+思政课堂”的翻转课堂的功能

(一)叙事表达性

在训练过程中,舞蹈演员通过叙事性舞蹈的叙事话语功能借助舞蹈动作和姿态对学校思政教学资源进行钻研、创编来还原历史故事、讲解时事政治,最终形成一个“思政舞剧”的效果。舞蹈演员运用自然的身体感知能力去感受、寻找思政课的精髓并不断深化自身的思想政治意识的叙事过程就是舞蹈演员的一个训练式的“思政课堂”。同时,最终效果的舞台呈现也在传播思政核心思想给台下观众的表达过程也在创设另一种观众式的“思政课堂”。两种课堂对于打破传统思政课堂的壁垒并突破“互联网+思政课堂”的局限性具有重大影响作用。

(二)艺术创新性

高校采取“舞动的思政课堂”对大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和创新能力都大有裨益。教师在舞蹈训练中有意识的放手让学生们自己去观察事物的习性、培养自己的艺术兴趣并激发独自创作的信心,可以帮助他们提高自身的艺术思维鉴赏能力。同时,教师在引导学生运用形体语言去感悟思政思想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想象力,解放学生的“大脑”和“身体”。

(三)抽象思维能力

不论是何种性质的高校学生,其综合素质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很多高校人文学术氛围普遍不够浓烈,在理性和感性思维的培养中失去平衡。“叙事性舞蹈+思政课堂”的翻转课堂弥补了高校教育对人文素质教育的一定缺失。舞蹈是另一门语言,它依靠人脑的意识去感受身体每一个器官的存在,让思想和肉体浑然一体。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高校“舞动的思政课堂”的措施

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高校“舞动的思政课堂”的调查及可行性的分析,为使该新型课堂落地,可采取以下措施。

(一)创建学生为主体的新型课堂

“舞动的思政课堂”根本目的是打破传统课堂局限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舞动的思政课堂”要求教师恰如其分地把握课堂的主体,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空间。教师可以先简要说明课堂要求和目的,给出学生或将使用的上课工具。其次,教师应多多鼓励学生动起大脑。最重要的是,教师在课堂上要着重挖掘学生的思想路线和思维方式并带领学生对此深化、完善,保护学生的创作兴趣。

(二)跟紧时事和政策并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根据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的通知,提出深化改革创新,“注重发挥教与学两个积极性,形成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相互支撑”的思想政治教学体系。课堂形式要追求多样化给足学生展示空间。

(三)增强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

“叙事性舞蹈+思政课堂”的双课堂结合模式对教师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对思政教学资源、叙事性舞蹈、教学目标和进程等等都要有足够的了解。教师不仅要与舞蹈教学理论结合,还要达到思政课堂的教学要求。因此,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成为该课堂所需的复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