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信息化管理探讨
学术交流
你的位置:首页 > 学术交流 > 行业声音

学校教育信息化管理探讨

来源:www.jyjxltzzs.net 2021-4-13 15:44:08      点击:

摘要:随着学校信息化建设不断深化,教育信息化管理问题越发凸显。在此背景下,我校通过将钉钉平台应用于学校教育管理,实现了精细化管理,管理效能显著提升。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管理;钉钉平台;学校管理

教育管理信息化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校管理效能和建设现代化校园的有力手段。而当前教育管理信息化仍存在着智能化程度较低,数据缺乏系统化、精细化管理,教育监督系统不到位,难以进行动态监管等问题[1]。我校基于“钉钉”(DINGTalk)平台,经过近年来的探索与实践,已摸索出一套适合校情的教育管理信息化解决方案。

一、为什么选择钉钉

我校校园信息化建设经历了数次变革,也曾大力推行OA办公系统,但使用效果始终无法令人满意。例如:版本升级要收费,动辄几万甚至十几万的高昂费用,不仅浪费了学校宝贵的信息化经费,也不能跟随信息发展需求支持移动用户端,基本上就是一个简单的CMS新闻系统功能,无法提供其他用途,以至于在学校各部门的管理、协作工作中,花大量的时间去沟通、统计、反馈。基于我校在教育教学管理方面的校情,亟需解决学校协同办公、日常数据采集、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等一站式解决方案,来代替传统的纸质办公、文档统计烦琐、上下级沟通不畅、审批流程麻烦等管理模式落后的弊端。我校最终使用阿里巴巴集团推出的“钉钉”办公平台作为学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平台,“钉钉”的免费沟通和多平台协同功能,有效地解决了学校面临的上述难题,让学校教育管理工作变得高效,从而让教师有更多时间与精力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二、钉钉带来的便利

(一)精准沟通,提高工作效率

1.解决找人难的问题。在以前,同事之间找人、协调、沟通都是费时费力的工作。现在有了“钉钉”,所有部门间都能通过“钉钉”一键直达。同时,该平台的通讯录功能使得教师们无需保持手机号码,就可以通过“钉钉”通讯录快速联系,使得工作达到精准沟通、高效协同。2.通知管理扁平化,解决通知难的问题。以前,内部通知都以群聊的方式呈现,由于不确定接受者是否已通知到位,发布信息了还得单独电话或短信通知确认,过程烦琐。现在用“钉钉”的“DING”消息,可以灵活选择一对一或一对多的方式发布,实现信息按需推送、一键传达到目标受众,可以随时了解该信息是否被及时查看,“已读、未读”一目了然,确保任务下达到位、不耽误工作。

(二)简化办事流程

“钉钉”的审批功能让上下级更自由顺畅,简化了审批流程,实现学校管理扁平化。原本的纸质签字、人找人的审批时代已一去不复返。我校运用“钉钉”中的审批功能,把校内事务所有行政审批如请假、采购、差旅等都搬进了“钉钉”,让教职工随时随地进行在线申报,不再为找领导难、审批难而发愁!学校在钉钉审批流程设置过程中,按部门职能制定不同领域的审批流程,分管领导完成分管这些工作的终审。涉及跨部门、跨领导的流程,要根据具体事项进行梳理,建立“并行”“串行”的审批机制,真正做到了办公无纸化,大大提高了办公效率。截至2020年7月,全校共计有19个部门累计创建各种线上工作流程审批113项,工作日志62项,涵盖管理服务、人事工作、学生工作、教学工作等方面。

三、推进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

我校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在教学的诊断与整改中发挥教育信息化的作用。利用“钉钉”在专业、课程、教师和学生层面组织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形成网络化信息、具有较强预警功能和及时调整和处理机制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以便更好地做好教学质量监控。具体做法如下:理清链路,明确目标起点与落脚点——从教学无事故到教学效果优的增量性考核性诊断。紧扣目标任务实施的“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环节,引入权责分管制度,形成“制度管人、流程管事、数据说话、自我诊改”的内部治理常态,利用“钉钉”对教学过程、教学质量进行有效监控。

(一)事前

规范教师调课和请假制度:调课、请假必须提前报“钉钉”,经由所在部门负责人审核该老师所授课程安排情况、班主任工作移接情况,方案可行同意后逐级提交相关分管部门进行通告和备案。

(二)事中

建立多维度的教学监控模式对教学过程进行管理,落实好日常的检查、评价、反馈,便于更好地处理与调节。自引入“钉钉”进行教学诊改以来,建立了以“授课教师教学日志、学生反馈日志、系部或教务科巡堂日志、教师听课日志”等多维度对教学进行反馈与评价。目前,我校“钉钉”管理平台上跟教学相关的日志报告有20多项,从2018年1月至2020年7月期间,共收集教师教学日志142576条,教师听课记录16204条,教务巡堂2327次,集训队训练日志7835节次等教学数据;数据以EXCEL导出,方便进行分类、汇总、分析,用数据说话,让质量文化浸润教学诊改工作。

(三)事后

利用“钉钉”软件的强大功能,把问题以日志形式提交,形成一个网状的数据链,相关人员处于这个网状中的节点,当出现异常,该天就有相关的提醒去处理与反馈,相比原来的断的摸索开发智力,在普通的生活中吸收各种优秀的设计美育作品,肯定就能从材料的创新、形式的创新、设计观念的创新、优秀文化再现的创新、地域文化影响下的不同设计作品统一性创新都会使学生从抽象的不可触及到具体具象的生活感知,也摆脱了以往的死气沉沉课堂,变得生机勃勃,活泼生动。“工匠精神”自然随之而来。

四、基础手绘手工的单纯与未来智能社会的融合统一

有些中职学校的美术教育过程中,出现一些简单的传统单一教学模式,这些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心智开发,时间长了也会影响教学质量。自然就成了一个闭环的恶性循环,反反复复临摹绘画、照本宣科,不思考,不创新,学生们也提不起兴趣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目标和培养方案的制定。所以说这些基础的手工单纯性值得发生改变。这时候需要交流活动的引入,把一些优秀的比赛赛事带到课堂中,参观学习优秀的大学生的设计作品,所以说一个改变都是会发生很大的很好的蝴蝶效应。在实际的实践活动项目地点,通过师生的参与讨论,不断完善设计创新,技能的提高完善就在这潜移默化的教学过程中体现淋漓尽致,从而变得课程更有生命力,更有吸引力,更有创新力。在一定的时间维度上,有些中职院校的基本美术绘画都是图像构成,绘制基础等,发挥不出学生的设计特质和不符合现在科技教育的发展模式。实际上美术教育需要其他学科的滋养,绘画一朵花朵的同时还要理解生物学中花的基因序列,这样设计就不再单一,同样也就有宏观和微观的完美协调统一发展,使设计方向面拓宽,学生整体素质增强。正如欧洲的美术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强调学生的独有爱好面,不泛泛,培养特质的个性美育素养。这样也就更有生命力,有个个性鲜明的创新变得不单调,与众不同的体现摆脱了大众的审美疲劳。在新时代智能社会发展的今天,“工匠精神”已经有了新的概念内涵,工业社会革命到科技时代的日新月异,离不开科技的汇入,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案、新手段、新科技,让“工匠精神”变得更加宽泛有活力。中职院校的美术教学过程中,更需要智能社会科技的融入,同样学生们的想象力得到很大的提高,体现在手上、眼睛上、心灵上,也就更好的推动教学目标发展。科技的引入课堂如北斗系统,天眼系统等,都可以启发学生的想象力。这些其他专业知识似乎变得很专业。目前社会的急速发展及时代背景,更需要工匠型创新型人才的加入,在美术教学中理念影响下,在学生学习领悟和课题教学中越来需要转变思路。一般大部分的老师和学生在“工匠精神”的培养中,大部分老师都会把技巧、技艺和材料信息等关键词相连贯,只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但是忽略了在完成优秀艺术作品的过程中恒心及人格的重视。这就避重就轻,不单单在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强调改变完善,最重要的审美情趣和心理素质的优秀人格培养也是需要作出认真的思考。在中职美术课堂上的教学进度转变和过程中人融入思考,如何把内在需求和外在能力完美的相融合,也是我们应该思考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庄西真.多维视角下的工匠精神:内涵剖析与解读[J].中国高教研究.2017(5).

[2]李孟瑞,杨云峰.系统论视角下高职院校培育工匠精神的实践路径[J].陕西教育(高教).2017(2).

作者:黄志刚 单位:柳州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